地级宿迁市1996年建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她是江苏重要和新兴的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一朵艳丽的新葩,作为江苏、安徽、山东三省之通衢,宿迁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910毫米。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共有耕地675万亩,是中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林业资源极为丰富,被誉为中国意杨第一故乡。
中国著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和中国为数不多的二级水质湖——骆马湖,象一对孪生姐妹滋润这个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河流纵横,可供水产养殖的优质水面达303万亩,盛产银鱼、鳗鱼、甲鱼、螃蟹、青虾等50多种水产品。螃蟹产量全国第一,银鱼出口量江苏省第一。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是宿迁又一宝藏。洪泽湖、骆马湖烟波浩淼,气象万千,珍禽比翼,渔舟泛影;始建于1681年的乾隆行宫气势非凡;楚霸王项羽的纪念馆——项王故里雄伟壮观;嶂山森林公园景色秀丽,自然典型。
宿迁市矿产资源丰富,石英砂、陶土储量超5亿吨,蓝晶石、黄砂储量居全国省辖市之首,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宿迁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极好的基础。建市以来,宿迁市年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发展,全市已形成食品、酿酒、纺织、建材、电子、化工、机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其中,“洋河、”双沟“大曲早在明代就享有盛名,居中国十大名酒之列;spcc绢丝出口量占全国绢丝出口总量一半以上。
自然资源
全市耕地面积65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水产、畜禽种类繁多。
宿迁是优质农副产品产区,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蚕茧、木材、花卉等,所辖3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宿迁是著名的“杨树之乡”,所辖4县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以意杨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700万立方米。沭阳县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各种花卉苗木品种繁多,争奇斗妍。
宿迁是闻名中外的“水产之乡”,水域面积350余万亩,境内有两湖(洪泽湖、骆马湖)四河(大运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两湖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盛产银鱼、青虾、螃蟹等50多种水产品。泗兴县还被原国家农牧渔业部命名为“中国螃蟹之乡”。
宿迁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藏储量较大,目前已经发现、探明并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石英砂、蓝晶石、硅石、水晶、磷矿石以及黄砂等。有待探时和开发利用的矿种有云母、金刚石、铜、铁、石油、钾矿石等。
地理环境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33°8—34''25,东经117°56''—119°10''之间,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海拔高度71.2m,最低点海拔2.8m。全市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77.6%,耕地面积659万亩,总人口515万,面积和人口在江苏13个省辖市分别列第4位和第7位。下辖三县二区(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共111个乡(镇)、4个街道,1418个行政村。
宿迁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平时气温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2291.6小时。
宿迁交通十分便利,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内河通航里程达897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宁宿徐高速公路、宿新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新长铁路、205国道、305省道穿境而过,徐宿淮盐高速公路、宿沭一级公路、宿邳一级公路正在兴建。西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60公里,北离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非常明显。
人口构成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全市总人口为514.52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年均增长率1.18%。在总人口中,0-14周岁人口、15-64周岁人口、65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26.3%、66.3%和7.4%(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周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9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4个百分点);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占1.2%,接受高中、中专教育人口占7.4%,接受初中教育人口占35.3%,接受小学教育的人口占39.3%,粗文盲率为8.2%,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下降11.1个百分点;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25.5%,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74.5%;汉族人口占99.7%,各少数民族人口1.49万人,占0.3%。
历史沿革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春秋时为钟吾子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常山宪王少子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辖2.5万多户11.9万人,传五代六王,历时132年。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运河以东为宿豫县,运河西一度属泗宿县,今晓店以北到新安镇为宿北县。1945年9月到1946年7月曾设宿迁市,属泗宿县。1946年6月,宿迁县(包括运东和运西)同宿北县新沂河以南地区,合为宿迁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属淮阴地区。1983年属淮阴市。1987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行政区划
宿迁现辖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和宿城区、宿豫区,计111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79个,行政村1418个。1996年7月建市之初,全市共有乡镇124个(镇29个、乡95个)。1996—2000年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镇化进程,先后有51个乡被省政府批准,撤乡设镇。2000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对全市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共撤并15个乡镇、6个场圃,新设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26个减少为111个,其中镇79个、乡32个,目前全市乡镇平均人口4.53万人,平均面积68.9平方公里。2001年6月,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了村级区域调整,对全市范围内2500人以下的行政村进行了合并,村(居)总数由原来2299个撤并为1418个,撤并率为38%,撤并后村(居)平均人口3549人,村(居)平均面积5.39平方公里。
宿城区面积866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邮政编码223800。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
宿豫区面积1236平方千米,人口68万人。邮政编码223800。区人民政府驻顺河镇。
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千米,人口176万人。邮政编码223600。县人民政府驻沭城镇。
泗阳县面积1213平方千米,人口95万人。邮政编码223700。县人民政府驻众兴镇。
泗洪县面积2729平方千米,人口98万人。邮政编码223900。县人民政府驻青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