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简介
现在的防城港市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面积6300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居住着汉、壮、瑶、京等民族。全市大陆海岸线584公里,陆路边境线230多公里。拥有防城港、东兴、江山、企沙等国家一类口岸。
防城港市地处我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沿海,为西南诸省市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提供了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沿边,既可与越南进行边贸和经济技术合作,双为我国商品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了便捷的陆路门户。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防城港市在大西南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格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防城港市拥有大小港口10多个。其中深水良港防城港是全国19个枢纽港之一,现已成为联结大西南和东南亚的枢纽,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主要出海口。
防城港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林业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特别是旅游资源尤为再肯定,旅游景点众多而且独具特色,发展海滨旅游、森林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的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前来防城港市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既沿海又沿边,全市有4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市内交通便捷,铁路和高速公路均直达港口,是国内尤其是西南、中南、华南地区便捷的出海出边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防城港市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主门户,更是我国连接东盟国际通道的“桥头堡”
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防城港市将紧紧围绕建设好大西南出海主要通道的目标,努力实现“以港立市,科技兴市,农业稳市,商贸富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协调发展,更好地担负起服务大西南的重任。
防城港市的发展离不开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为此,防城港市将以大海般的胸怀,欢迎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开发、观光旅游,共同创造防城港市美好的明天!
自然条件
风况:防城港地处北部湾,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本地区常风向为北北东,出现频率为30.5%,次常风向为西西南,出现频率为8.4%,强风向为东风,出现频率为4.7%。港内有群山环绕,风力不大,多年平均风速为5米/秒,强风风速一般为20米/秒;热带风暴年平均一次,最多3次,多发生在6~9月份,风力一般为8~10级。每次风暴持续的时间不长,最多2天,一般为半天至1天即可解除。
降水:防城港地处低纬度地区,受海洋和十万大山山脉的共同影响,雨量较充足。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每年的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左右,年最大降水量为3111.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为1745.6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是2362.6毫米;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44.1毫米,日平均降水量在25毫米的每年为26.5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5.2天。
雾况:防城港雾天较少,平均每年为10天左右,最多23天,最少4天。雾气一般发生在冬末春初之间的清晨及夜晚,浓度较薄,晨雾一般维持2~3小时,日出雾气消散。
气温:港口所处的区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历年平均气温为22.5℃,历年最高气温为36.5℃,每年的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29.1℃之间,历年最低气温为2.8℃,最低气温多在冬末春初之间。
冰况:防城港地处亚热带,无结冰现象。
水文:潮汐:防城港为混合潮港,每月小潮汛有6~8天,属不正规半日潮,其余为正规日潮。大、中潮为正规日潮,小潮为不正规半日潮。其特点是:当全日潮显著时,最高潮位5.54米,平均高潮位3.82米,最大潮差5.39米,平均潮差大于4.5米,涨潮延时15小时,落潮延时9小时,利于冲淤航道;当半日潮显著时,潮差小于1米,最低潮为0.79米。持续2小时以上的潮位全年天数分别是:潮高2.8米为338天,潮高3米为315天,潮高3.5米为251天,潮高4米为140天,潮高4.5米以上为28天。
潮流:防城港的海流主要有潮流和防城河流以及风浪流共同影响构成。防城湾入海河流主要是防城河,其主流沿渔万岛的西侧经牛头岭出海,另一支经渔万岛北端海峡流入暗埠江。防城河多年平均流量为58.7立方米/秒,由于河床地势平缓,入海口流域面积宽广,流速极缓慢;防城河只有在台风影响的短短几天内,对海流造成一些影响,其余的时间都是风平浪静,对海流的影响甚微,即防城港的潮流在海流中占主导地位。湾内涨潮流速慢,落潮流速快,涨潮最大流速约为0.4~0.6米/秒,落潮最大速度为0.6~0.9米/秒。航道口外三牙石灯塔附近为逆时针回转流,其余各处均为与航道基本一致的往复流。
波浪:防城港由于东面有企沙半岛,西面有江山白龙半岛两道天然屏障,港风风平浪静。只有在每年6~9月份的台风季节才有4~5级波浪,但次数不多。一般平均波高为0.5米,常波向为北北东,出现频率为21%左右,次长波向为南东、南、北东,出现频率分别为16.4%、15.4%和12.8%。强波方向为南南西,次强波浪方向为南东。风暴时产生的最大波高为7米。
城市特产
1、八角:又名茴香、大茴香,是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经济树种。果含大茴香油0.75%—0.95%。每个八角果由3—10个骨突角组成,一般由八个组成,故名八角。鲜八角含茴香油5—6%,属高级香料,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
2、肉桂:又名玉桂、牡桂、简桂种,为樟科。南亚热带常绿乔木,有浓烈的特殊香气,味甜微辛,供药用,香料出口,桂皮碎、桂叶可蒸油,香料、药用价值很高。
3、白龙珍珠:由马氏珍珠贝产,历史上有传统的天然珠,今为“人工珠”,粒圆匀,玉白色,细腻光滑,闪耀珠光,质高色美,是名贵中药材,又是传统的装饰物。
4、对虾:又名北方对虾,为一年生回游性大型虾类,故又名大虾。对虾是一种水生甲壳动物,繁殖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国内外市场倍受欢迎。
5、大蚝:又名僧蚝牡蛎、牡蛎、海蛎,味道鲜美,有“海中牛奶”之美誉。壳厚而重,贝壳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间为柱棱层,内层叫珍珠层。开壳取肉,可鲜食或晒成干品。干品叫蚝豉,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是滋养佳品。
6、金花茶:俗名叫牛尿茶,是山茶科常绿灌木,世界最稀有的观赏和药用花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界的熊猫”、“茶族皇后”。
7、“鱼露”:其色泽澄黄、奇香扑鼻、味道鲜美,是一种用小鱼腌制的上等调味品,产品畅销其他省市和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在东兴京族三岛之中,以山心村产量最多,素有“鱼露之乡”的美誉。
8、“风吹饼”:一种用大米制的食品,因其又轻又薄,几乎近于透明状,似乎迎风可起,故名“风吹饼”。其味香脆爽口,风味独特。可将蒸熟的粉膜切成细丝后烘干,即成“粉丝”,拌上螺贝肉、蟹肉、沙虫干或虾仁等煮成“糕丝海味汤”,入口更加嫩滑可口,甜香鲜美,是京家喜爱的佳肴,待客之上品。
9、香糯:盛产于上思县,其米质纯正,米粒圆大,洁白如玉,蒸熟成饭,软滑而粘,气味芳香,前人曾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煮饭全村香”之说,是民间逢年过节用以制作粽粑、年糕、汤圆或绿豆糯米饭等地方风味的上乘原料。1984年在全区香糯品质鉴定会上被评为“名贵品种”。
10、香猪:上思县香猪是传统的名优产品。《上思州志》(道光十四年版)和《上思县志》(民国十年版)分别载:“香猪即寻常家猪,顾其肉香美、与他处异、肠子尤佳”、“猪崽以白读村为著名,因该村池井之水汲之以喂猪,其肉分外香美,故相传为上思香猪最好也”。上思香猪为本地猪品种,属华南型,其毛黑白相间、猪体结实、身短嘴圆、脚矮骨细、养至40公斤左右宰杀食最佳。经过加工配料烤制的香猪肉,色泽金黄、皮酥肉嫩、不腥不腻,色、香、味俱全,是高级宴席佳肴,乳猪脱骨再配料加工腌制凉干,食之嫩滑爽口,满嘴留香,是出口区内外及港澳的名牌产品。
11、香菇:俗称香信,产于十万大山,是上思县传统的出口产品。《上思县志》载:“香蕈,一名香菇,出自十万山中,腐木所生,其味香美,较别处尤佳,出口之货,亦足称最”。传统生产方法是每年冬11月—12月选天气晴朗之日,将能生长香菇的枯死之木伐下,用刀斧将木表皮砍成若干刀口,然后搁置于湿润、荫凉的沟溪边或树根下,待第二年冬季即开始长菇,可连收二年。用这种传统方法生产出来的香菇虽个小,但菇肥肉厚、色泽棕黄、醇香脆嫩、营养丰富。
12、光坡鸡:中心产地是港口区的光坡镇,是一种肉用型的地方优良鸡种,在香港市场上享有盛誉,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鸡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