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古称凉州,六朝时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以后历为郡、州、府治。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的要隘,一度成为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曲,西凉乐、西凉伎都在这里形成和发展。文物古迹有皇娘娘台新石器文化遗址、唐大云寺铜钟、海藏寺、罗什塔、文庙、钟楼、雷台观及碑刻等。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为国家文物珍品。
人口民族
武威市总人口186万人。其中:凉州区总人口98万人,民勤县总人口28万人,古浪县总人口38万人,天祝藏族自治县总人口22万人。武威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天祝藏族自称“华热哇”,意思是英雄部落的人。据藏族民间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的藏族兄弟俩,哥哥叫阿秀,弟弟称华秀,他们俩都是部落首领,由于遭受天灾人祸,他俩率领全部的人马先后离开故乡,来到安多藏区下部宗喀北方一带,弟弟华秀带领的部落最后在大通河流域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华锐”。
另据藏、汉文史料记载: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迅速掘起后很快向外扩张,其中有一支军团十分英勇善战,他们占领河西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由于未接到藏王允许返回的命令,只好原地待命,久而久之由军变民,进入祁连山区,依靠自己的英勇顽强和勤劳智慧,终于在异常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天祝藏族。从民间传说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天祝藏族是外地迁徙而来的事实,即天祝藏族的渊源是吐蕃,而与古羌族无多大关系。
武威市的土族集中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总11837人。
资源环境
气候条件武威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度,降水量60——610mm,蒸发量1400——3010mm,日照时数2200-3030小时,无霜期85-165天。南部祁连山区,海拔在2100-4800m之间,气候冷凉,降水丰富,林草丰茂,极利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并出产高山细毛羊、白牦牛和羌活、秦艽、冬虫夏草、鹿茸、麝香、牛黄等驰名中外的中药材。中部平原绿洲区,海拔1450——2100m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全省和全国重要的粮、油、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北部荒漠区,海拔1300m左右,出产滩羊、骆驼、红柳、发菜、沙米等几十种沙生动植物及甘草、麻黄草、锁阳等10多种中药材,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全区已形成以酿造、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纺织、制药、食品、粮油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国有、集体、乡镇、私营、股份、“三资”等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工业体系,现有各类企业2.9万多户,主要产品达2000多种。培育了一批名优新特产品,其中皇台系列酒、凉都系列酒等16个品牌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皇台系列酒、莫高牌干红(白)葡萄酒、云晓牌熏醋3个品牌荣获陇货精品称号;熏醋、酒精、祖师麻膏药、亚麻纱、“权威”羊毛衫、地毯、碳酸钙等100多种产品分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轻工、食品、纺织、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初步形成了地方工业的支柱。甘肃皇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武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荣华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华藏冶金集团、甘肃武威爱雅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银武建材集团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已形成一定的品牌规模经济优势。
水土条件区内河流广布,南部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冰川,是天然的固体水库,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163亿立方米(不包括地下水重复量)。区内各类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总库容2.35亿立方米,调蓄能力强,可基本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全区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2%。其中:耕地面积389万亩,经济林面积21万亩,林地面积49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48%,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3553万亩。土地资源未利用面积大,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46.9%,独特的光热条件和土壤特性,使节水经济型农业开发前景广阔。
农产品资源本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也是全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类繁育生产基地。农畜土特产品丰富,有农作物品种资源400多种,林木品种资源79种,畜禽品种26种,中药材250多种。白兰瓜、黄河蜜瓜、大板瓜籽享誉全国,远销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无壳瓜籽、天祝白牦牛为世界所仅有;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销售网络覆盖西北五省,部分出口独联体等国;酿造葡萄种植具有天然优势,可与世界著名产地法国波尔多、勃根弟相媲美。啤酒大麦、玉米、酿造葡萄、瘦肉型猪等种植、养殖基地初具规模;粮食、油类、肉类、瓜果蔬菜、大板瓜籽、红枣等产品已形成批量,产品深度加工与开发前景十分诱人。
矿产资源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全区已发现矿产9大类31种,约占全省已发现矿产的23%,发现各类矿产点16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其中:钛铁矿、石墨矿属国内特大型矿产,储量分别为600万吨和400万吨以上;石灰石、石膏、芒硝、花岗岩和煤炭等非金属和能源燃料类资源在西北占居优势,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0.68亿吨、油页岩2.48亿吨、芒硝773万吨、石灰岩11.7亿吨、石膏1.4亿吨,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仅占全区矿种的30%,对外合作开发潜力巨大。
经济社会
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累计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建设科研基地18个,支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230个。安排7000多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支持240多所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中专和技校建设,重点建设25所高校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500多所县级优质普通高中以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试点等工程。支持西部地区建设260所贫困县医院、800多个疾控机构、290多个血站和血液中心,配备1190多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770多辆巡回医疗车,6万多个广播电视接收装置和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中央国家机关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干部的培训,与西部地区交流干部人数增多,仅2003年,省部级干部交流17人,220名局级干部到西部挂职;454名西部、少数民族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地区挂职锻炼。中央组织部、团中央、教育部等组织实施了博士服务团、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活动。
近3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90.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7.73亿元;第二产业30.06亿元;第三产业32.22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67亿元。全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定完成34.7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53元。粮食总产量95.4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9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11亿元。
历史文化
武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是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发展优势
武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一是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是兰新线与包兰线、包中线的交汇点,处于兰州、西宁、银川经济发展三角形的重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带。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南火车站,西气东输和亚州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岒隧道,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市内流动人口多,市场活跃,商埠气息浓厚,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
二是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武威位于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市内地势平坦,光热土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面积391万亩,有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247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3553万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副土特产品分布广、品种多、品质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公认的绿色食品最佳产区。目前已基本建成了80万亩加工型玉米、40万亩商品蔬菜、30万亩优质瓜类、50万亩繁育制种、8万亩酿造葡萄和畜产品等6个农业产业化基地。民勤黄河蜜瓜、黑瓜籽和天祝白牦牛享誉全国,全市无公害蔬菜远销近20个省市区。尤其是这里最适合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著名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称中国葡萄酒故乡--武威凉州的历史写照。
三是有发展食品工业的独特优势。依托丰富的农幅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熏醋、药品、肉类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葡萄酒年生产能力已达2.3万吨,占甘肃省的72%;啤酒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占全省的33%;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三,益民熏醋是全国三大名醋之一,黄羊镇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培育出了莫高干红、皇台干红、云晓熏醋、黄羊面粉、荣华味精、荣华淀粉、西凉啤酒等16种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3个甘肃省陇货精品,其中莫高干红、干白葡萄酒获得国家级优质产品。皇台、荣华、莫高已经上市,西凉已获准上市。四是有比较丰富的矿藏。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名类矿产100多处、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钛铁、石墨、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轻化、纺织、冶金、建材等形成了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