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 景德镇 简介

景德镇

简介
详细介绍
  景德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历史上曾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景德镇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平方公里。景德镇处于昌(南昌)、九(九江)、景(景德镇)三角工业地带,景德镇曾是这个地带上以陶瓷工业为主的江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江西统计信息网数据称2006年景德镇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106元。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较大,“瓷都”两字几乎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市树市花,1985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景德镇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评选,将樟树定为景德镇市市树,将茶花定为景德镇市的市花。

  ·1.2【历史变迁】

  ·古代景德镇市域春秋时属楚东境,秦为九江郡番县辖地,汉属豫章郡鄱阳县。东晋时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县。镇为县属,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称为昌南镇。八年撤县,开元四年(716年)复置,县治设在新昌江口,故称新昌县。开宝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镇先后隶于新昌、浮梁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并沿用至今。元代,浮梁县一度升为州,镇属州。明代州又改称为县,此后景德镇在行政上一直属县辖区。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时期的1916年,浮梁县治从旧城(今浮梁县)迁至景德镇。1927年~1929年景德镇曾一度称市。1930年—1934年中国共产党曾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组织。1935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从鄱阳县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第二次中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镇设有中国共产党的新四军办事处,北部山区的瑶里设有留守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和浮梁县的政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景德镇与县划开建市。5月4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市委员会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先后隶属赣东北行署、乐平专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1953年6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入市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将乐平县划属市辖,并将波阳县属的鱼山、荷塘两个行政区域划归景德镇市辖。1985年,市辖乐平县和珠山、昌江、鹅湖、蛟潭四个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制,撤销鹅湖、蛟潭两区。1992年9月,乐平县撤县建市(县级市)。2005年,景德镇市辖乐平市、浮梁县和珠山、昌江两区。

  ·1.3【人口及人口来源】

  ·景德镇人口2006年景德镇市总人口为153.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67万人。景德镇市各行政区人口数据:珠山区(景德镇市城区)28万;昌江区16万;浮梁县28万;乐平市81万。

  ·景德镇市城区的人口景德镇城区的原住居民并不多,相当一部分是近30年来新迁入的人口。据有关史籍记载,唐初景德镇及浮梁全境人口不足一万,到天宝年间发展到四万有余。这里面有自然增长的含量,但更多的是人口迁徙的原因。据有关地方志、宗谱记载,移民主要来自鄱阳、乐平等人口相对较多的邻近的平原地区,还有来自丰城、南昌等古洪州窑附近地区的陶工瓷工。随着瓷器生产的迅速发展,外来移民也迅速增多,移民中除大批来自都昌、乐平、丰城的瓷业工以外,还有大批来自南昌一带的船民和码头工,来自微州地区的非瓷商户。他们大部分是流动人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逐渐定居在镇区。建镇一百年后的宋徽宗大观二年,镇区人口已经超过6万,这6万人口中“十之八九”是外来移民,初步形成了“八方杂处”的局面。元代,随着景德镇陶瓷经济的空前发展使迁徙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迅速增加,这一阶段江、浙、闽、粤等沿海商人;荆、湘、川、滇、山、陕、鲁、豫等内地商人;以及以蒙古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的采购商都经常云集镇区进行商贸活动,使出入镇区的人口已经达到空前状态。由此可见,景德镇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

  2.【自然地理】

  ·2.1【地理位置】景德镇市位于江西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

  ·2.2【地形】景德镇属丘陵地带,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岗峦重叠,最高峰位于与安徽休宁接壤的省界地带,海拔1618米。景德镇市市区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续的暴雨天气,市区很容易形成水患。1998年市区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昌江、南河泛滥,许多工厂企业、居民住宅及城市街道遭受水浸;农田、菜地被洪水冲刷,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2.3【植被特征及动物资源】景德镇全境山区特征明显,境内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苦槠、甜槠、栲树、栎类、枫香、樟树、木荷、毛竹等,还分布着许多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如:南方红豆杉、银杏、闽楠、红楠、三尖杉、七叶一枝花等,现已登记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3.9余万株,其中古树名木群80余个,3万多株。景德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有20余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为云豹、金钱豹、黑麂、白颈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白鹇、鸳鸯、红腹锦鸡等。

  ·2.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冬季北部山区经常可以看到雪景,城区由于地处盆地,夏季非常炎热,极端最高气温有时会超过摄氏40度。

  ·2.5【河流、湖泊】

  ·昌江、南河昌江为流经景德镇市的最大河流,南河是其最大的支流。昌江发源于江西省与安徽省交界处的山区,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阳湖。历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镇对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1998年水灾后,景德镇对昌江和南河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治理,并对南河东郊的一段河道实施了改道工程,防洪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

  ·2.6【矿产资源】景德镇的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别是瓷石、高岭土和煤炭蕴藏最具特色。景德镇的高岭土在国际陶瓷界都具有影响;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江西省的三大产煤区之一。

  ·高岭土高岭土是陶瓷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镇产的高岭土品质非常好,用它生产出来的景德镇瓷器,曾经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影响着中国甚至世界。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高岭土学名--Kaolin,就是来源于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

  ·煤炭景德镇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乐平市(参见“12.5乐平的工农业”之乐平矿务局)。

  3.【陶瓷文化】

  ·3.1【景德镇瓷器】

  ·CHINA的故事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景德镇官方也以此为荣,在对外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底蕴时加以引用。

  ·景德镇瓷器

  ◆瓷器产品简介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郑和下西洋与景德镇瓷器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了大量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瓷器,促进了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扩大了中国陶瓷的声誉,也极大地推动了景德镇的陶瓷国际贸易。这些情况在《明史》和郑和随行翻译费信著的《星搓胜览》都有记载。郑和下西洋对发展中国的陶瓷生产,特别是发展景德镇的青花瓷来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郑和七次下西洋,景德镇青花瓷、浙江青瓷、福建白瓷,扬名海外,并由东非传及欧洲,使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名声大振,海外需求大量增加。当时不但海外商船相继到泉州,并派人到景德镇、杭州贩运瓷器绸缎等商品,而且明代国内不少大商人如李锦、潘秀、郭震等,大量装载瓷器等物出海销售,满足海外需求。当时巨商郑龙芝兄弟,拥有商船百艘,海员千余人,常到景德镇采购青花瓷、茶叶,去浙江采购绸缎,然后派遣海船运到东南亚、阿拉伯、东非各地销售,深受欢迎。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礼品与景德镇瓷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景德镇曾烧制过供中共领袖毛泽东使用的“毛瓷”、上海“APEC”用瓷。

  ◇1951年,景德镇制作的“水浒故事瓷盘”由当时的中共领袖毛泽东作为国礼赠送给前苏联领袖斯大林,后该瓷器为俄罗斯国家博物珍藏。

  ◇1970年,时任中共副总理的邓小平将景德镇的青花文具作为礼品赠给日本皇太子和日本首相福田。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当时的中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以景德镇的青花餐具赠与泥克松。

  ◇2002年,中共总书记江泽民访美时,将景德镇的釉中彩“吉祥如意”餐具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布什。

  上述事件,景德镇官方将其作为荣耀,在介绍景德镇陶瓷历史和文化时大加引用和宣传。

  ·郭沫若与景德镇陶瓷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文化。当时郭沫若的言辞在中国大陆有较大的影响力.,景德镇官方也将他的诗句作为宣传景德镇及景德镇瓷器产品的一种权威印在一些宣传性的出版物上。

  ·3.2【陶瓷历史著作与陶瓷研究】

  ·陶瓷历史著作

  ·唐代,柳宗元写有《代人进瓷器状》。

  ·宋代,蒋祁写有《陶记》。

  ·明代,王宗沐写有《江西省大志•陶书》;宋应星写有《天工开物•陶埏》。

  ·清代,佚名作者写有《南窑笔记》;唐英著有《陶治图编次》;朱琰著《陶说》;蓝浦、郑廷桂著《景德镇陶录》。

  ·中华民国时期,郭葆昌《瓷器概说》;江思清撰《景德镇瓷业史》;黎浩亭编撰《景德镇陶瓷概况》;向焯编撰《景德镇陶业纪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63年江西轻工业厅景德镇陶瓷研究所编著《中国的瓷器》;

  ·1982年中国硅酸盐协会编写《中国陶瓷史》;

  ·刘新园著有瓷器考古文。

  ·陶瓷研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有一个专门并具有较高行政级别的陶瓷研究机构,叫做轻工业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曾定期出版《陶瓷研究》杂志,在当时的中国陶瓷界有较大影响。

  ·3.3【与陶瓷有关的教育机构】

  景德镇陶瓷工业曾经在江西省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相应的陶瓷教育与培训机构也非常健全,从初级到高级再到专门的陶瓷研究机构,一应俱全,在这方面是中国其他陶瓷产地无法比拟的。

  ·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校,现分为新厂和湘湖两个校区。现任院长是周健儿,景德镇当代有名的陶瓷工艺美术家秦锡麟也做过该院的院长。景德镇陶瓷学院目前共有在校生3200余人,教职员工57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1人,讲师178人。该院编辑出版有《中国陶瓷工业》、《中国陶瓷》、《中国陶艺》、《陶瓷学报》、《陶瓷学院报》等报刊,在陶瓷界有较大的影响。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位于景德镇市东郊新厂,是一所以陶瓷专业为主的普通大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创办于1978年,是当时江西省唯一一所可以面向全国招生的成人高等学校,在陶瓷行业中享有一定影响。学校设有陶瓷美术设计、装璜设计、美术、陶瓷工程、电脑会计、电脑文秘、经贸、法律等专业。该校后来并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

  ·景德镇陶瓷职业中学(景德镇六中)景德镇陶瓷职业中学位于景德镇市朝阳路,中等陶瓷美术专业教育是该校的拳头专业。

  ·3.4【陶瓷工艺美术家】

  历史上景德镇从事陶瓷工艺创作的艺人非常多,颇有建树的不乏其人。

  ·古代、近代及现代

  ·唐英(1682-1756年),清陶瓷艺术家,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

  ·王步(1898-1868年),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国画常署"陶青老人"。

  ·王大凡(1888-1961年),专攻陶瓷艺术创作,是一个多产的陶瓷艺术家。

  ·刘仲卿(1898—1969年),9岁开始学艺,从事陶瓷艺术67年。

  ·另外还有:刘雨岑(1904—1969年)、杨海生(1922—1970年)、徐播生(1891—1966年)、曾龙升(1900—1964年)、潘庸秉(1900—1961年)、龚耀庭(1910—1975年)、珠山八友,等等。

  ·当代现今景德镇有许多工艺美术家活跃在陶瓷美术创作领域。

  ·3.5【陶瓷历史遗迹】

  ·西郊古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西郊的瓷都大道西侧,与后建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组成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是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缩影。西郊古窑遗址现已成为景德镇市的重点旅游区。

  ·湖田古窑遗址湖田窑是中国宋、元两代各大制瓷规模最大,延续烧造时间最长、生产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窑场。遗址保存的遗物非常丰富,历代古窑启遍地,有宋末的“马蹄窑”,明朝早中期的“葫芦窑”等。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湖田古窑址陈列馆,展示了在这里出土各种窑具和瓷器。1982年,湖田古瓷窑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田古窑遗址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旅游点。

  ·御窑厂(参见6.2龙珠阁)

  ·3.6【景德镇国际陶瓷节(景德镇陶瓷国际博览会)】景德镇官方定期举办景德镇陶瓷艺术节(景德镇陶瓷国际博览会),对外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展示景德镇瓷器,并兼有官方招商引资功能。

  ·3.7【景德镇陶瓷文化宣传及陶瓷产品展示场所】

  ·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城位于景德镇西郊,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建设起来的特大陶瓷产品交易基地。

  ·锦绣昌南中国瓷园锦绣昌南中国瓷园位于景德镇市昌江以西的迎宾大道北头西面,属中国江南徽派古建筑风格,集陶瓷制作、商贸展览旅游、居住、休闲、物流集散,陶瓷文化研究与交流为一体的景观园区,是景德镇市十大旅游景观之一。

  ·景德镇瓷器友谊商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瓷器友谊商店曾经是外国游客旅景的必到之处,也是外国人购买景德镇瓷器产品的首选商店,位于景德镇市最繁华的珠山路。景德镇瓷器友谊商店建筑雄伟,外观十分气派,店内经营着代表当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高端陶瓷产品,是当年旅景外国人非常喜欢去的地方。许多外国人从友谊商店的陶瓷商品了解到景德镇当代陶瓷工艺水平的精湛。现今景德镇瓷器友谊商店已经不再经营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陶瓷馆景德镇陶瓷馆位于市区的莲社北路,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展示区。该馆陈列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红;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类颜色釉瓷;清代的数十类精品陶瓷以及景德镇市现代各陶瓷工厂、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景德镇陶瓷馆官方简介称该馆的陶瓷藏品真实地反映了景德镇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展示了历代景德镇陶瓷工人的聪明智慧和伟大创造。景德镇陶瓷馆非常出名,旅景的中外国游客一般都会去景德镇陶瓷馆参观游览。

  ·瓷器街在景德镇市中心的休闲广场附近有一条很有名的小街道,地图标识为莲社南路,景德镇民间一般称它为瓷器街。在这条狭小街道的两边布满了经营景德镇瓷器的商铺,其中以金昌利陶瓷商厦规模最大。外地旅景人士很喜欢去这条街上逛,选购自己称心的瓷器产品。瓷器街是景德镇现代陶瓷文化的重要展示区。

  ·3.8【城市道路的瓷文化】2000年代初开始,景德镇为突出城市瓷文化品味,在新建或翻建的重要城市道路两边,配以以青花为主色调的瓷柱路灯,非常有特色。

  ·3.9【民间陶瓷展销热潮及其问题】

  ·展销简介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景德镇民间的一些个体商户和自然人兴起一股非常强劲的大规模瓷器展销热潮,展销区域遍布中国大陆许多地方甚至是国外。景德镇民间陶瓷展销热潮是景德镇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引发的问题景德镇陶瓷展销活动的早期并没出什么问题,但随着前期参与者赚钱效应在景德镇的无限辐射,许多景德镇人以及景德镇周边县市的人,在不了解国外市场需求,景德镇官方又对陶瓷国际展销管理滞后的情况下,许多渴望通过展销致富的人,大规模地盲目跟从,致使国际展销活动盛况空前,问题也随之而来;还有些展会的组织者,以组织和联系展销场地为名,骗取参展人员的钱财,有些已严重到刑事犯罪的地步。有人认为,由于这种民间的陶瓷展销,组织比较松散,所展销的瓷器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督,有些展销商还以非景德镇瓷器充当景德镇瓷器销售,加上当地政府问对当时大规模瓷器展销活动的管理没有跟上,对景德镇陶瓷产品的声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问题的解决因出国展销引发的事件非常严重,为规范出境展销行为,江西省和景德镇官方经请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和外经贸部,获得批准同意,景德镇官方开展了一场叫作“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出国(境)展销陶瓷活动”治理的行动。官方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陶瓷管理机构,叫做景德镇瓷局,来管理和审批景德镇瓷器外出展销特别是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展销的行为和手续。这次官方陶瓷外出展销治理的主要内容是:收回2002年度发出的以商务或旅游事由申办的全部因私护照进行审验,对符合官方展销条件规定的,将发还护照并批准出国(境)展销,对不符合规定的护照将采取强制性措施收回代保管,甚至吊销,从出入境程序上来管理和规范景德镇陶瓷出国展销行为。

  ·影响◇正面:官方采取收回护照的办法限制和规范出国展销活动,减少了民间出国展销的过多和过滥,也迫使许多参展者的行为从盲从转变为理性,有一定成效。◇负面:由于政府大规模收回护照,给其他非陶瓷展销活动而出国的景德镇籍人的出境行为造成了严重障碍,特别是急于出境的商贸人士。

  ·3.10【景德镇千年庆典】2004年是景德镇命名建镇整整1000年,当时景德镇官方举办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庆祝活动,叫“景德镇千年庆典”,展开了一系列的经贸洽谈、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并借助千年庆典这一平台对外隆重宣传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但也有人认为,景德镇举办千年庆典,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当地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流入景德镇。

热门城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