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 嘉兴 简介

嘉兴

简介
详细介绍
  嘉兴嘉兴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党的诞生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宣布成立。

  嘉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海岸线长121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

  嘉兴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与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宁波隔湾相望。嘉兴户籍人口333.9万人,下辖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五个县(市)。

  嘉兴方言为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与上海话基本差不多。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按当年汇率计算人均GDP达到5030美元。财政总收入165.1亿元,增长2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5亿元,增长22.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2亿元,增长13.8%。合同利用外资25.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2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28元,农民人均现金纯收入8952元,分别增长10.1%和11.8%。

  嘉兴经济和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水平列浙江省第三位,仅次于杭州和宁波,所辖五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32强。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2006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排行榜中,嘉兴在国内289个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区号:86-0573

  邮编:314000

  [地理气候]

  嘉兴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色浓郁。

  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

  [历史名人]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

  嘉兴是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距今7000年前市境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春秋时,此地名长水,又称槜李,吴越两国在此风云角逐。战国时,划入楚境。秦置由拳县、海盐县,属会稽郡。两汉时煮海为盐,屯田为粮。三国时吴国雄踞江东,析由拳县南境、海盐县西境置盐官县。吴黄龙三年(231)“由拳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以为祥瑞,改由拳为禾兴,赤乌五年(242)改称嘉兴。两晋、南北朝时,嘉兴得到进一步开发,“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江南河,即杭州经嘉兴到镇江的大运河,给嘉兴带来灌溉舟楫之利。唐玄宗天宝十年(751)析嘉兴县东境及海盐、昆山等县部分辖地置华亭县。唐代嘉兴屯田27处,“浙西三屯,嘉禾为大”,嘉兴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产粮区,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的说法。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在嘉兴设置开元府,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是为嘉兴首次设州府级政权。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因吴越王钱元瓘之奏请,在嘉兴置秀州,领嘉兴、海盐、华亭、崇德4县。北宋改秀州为嘉禾郡,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升郡为府,后改嘉兴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改嘉兴军为嘉兴府安抚司,旋升为嘉兴路总管府。宋元时,嘉兴经济较发达,被称为“百工技艺与苏杭等”,“生齿蕃而货财阜,为浙西最”。乍浦、澉浦、青龙等港口外贸频繁,海运兴隆。明宣德五年(1430)析嘉兴县西北境为秀水县,析东北境为嘉善县;析海盐县置平湖县;析崇德县置桐乡县,嘉兴府下辖7县,称一府七县。此后四五百年内嘉兴府县体制基本未再变动。其时,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日渐繁荣,棉布丝绸行销南北,远至海外,嘉兴王江泾镇的丝绸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嘉善有“收不完的西塘纱”的谚语,桐乡濮院镇丝绸“日产万匹”,名闻遐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嘉兴为浙西大府”,“江东一都会也”。清朝初期,清政府进行了赋税改革和整顿,并多次对杭州湾沿岸海塘进行修筑,嘉兴社会经济不断好转,市镇更加繁荣。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嘉兴,建听王府为当地军政领导机构。清朝中期以后,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嘉兴的经济和城市面貌日渐衰落和凋敝。1911年11月7日,辛亥革命党人光复嘉兴,成立嘉兴军政分府。民国初废府存县,改称嘉禾县,后复称嘉兴县。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闭幕,并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49年5月7日嘉兴解放,分设嘉兴县、嘉兴市,后撤并频繁。1983年8月,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分设嘉兴、湖州市,嘉兴市设城区和郊区,下辖嘉善、平湖、桐乡、海宁、海盐5县。1985年1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嘉兴市区及所辖嘉善、桐乡、海宁县被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至1988年,嘉兴市及所辖5县均被列为经济开放区。1993年11月,嘉兴城区更名为秀城区;1999年6月21日,郊区更名为秀洲区,2005年嘉兴秀城区更名为南湖区。

  嘉兴市境地处太湖流域,水乡泽国,为古越人聚居地。春秋时地跨吴越,史称“吴头越尾”,因此兼有吴“泰伯辞让之遗风”与越“夏禹勤俭之余习”。楚并越后,又接受了百余年楚文化的影响。自秦(前222)实行郡县制至五代(907-960)以前,嘉兴一直归属会稽吴郡,语言亦属吴方言区,故民间习俗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特色鲜明,有别于省内山区、半山区。西晋末与北宋末,国家二次动乱,北方衣冠之族多渡江而南,带来了中原文化,优势互补,使嘉兴民风融合了中原风俗的成份,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弘一法师李叔同、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著名作家余华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出门交通]

  嘉兴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等贯通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浙江省之冠,实现了嘉兴市到所辖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到2010年,嘉兴将投入1000多亿元,基本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届时嘉兴的交通环境将更为改善。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大港”的深水良港——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吞吐量已超过1700万吨。嘉兴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拥用全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核电站和国家“八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嘉兴发电厂,目前秦山核电站和嘉兴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旅游资源]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嘉兴拥有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分别是南湖景区、桐乡乌镇景区、嘉善西塘景区、海宁中国皮革城、海盐盐官观潮景区、海盐南北湖景区、平湖东湖景区。

  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海滨度假区,平湖东湖风景区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嘉兴是一座隽永秀丽的江南水都绿城,域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一片真山水”海盐南北湖等潮、湖、河、海景观兼得,古运河以及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桐乡乌镇和嘉善西塘等,构成了嘉兴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

  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嘉兴市境内大部分地区河湖交错,密如蛛网。埠头系舟,石桥跨渡,人家尽枕河。凡是与水有关的字如汇、埭、圩、浜、港、溪等,城乡用作地名的随处可见。据统计,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6.7亿元,增长24.1%。南湖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桐乡乌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海盐百步被评为2005年世界100大旅行必到之地.

  秀洲区和嘉善县的北部多湖泊,梅家荡、莲泗荡、南雁荡、麟瑞湖、相湖、夏墓荡、祥符荡,都是历史上的名湖。雅人高士,结庐湖畔,历久而成名胜的如闻川的税暑亭,相湖的绿萝庄,在今天仍可以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

  南湖、南北湖、汾湖为三大名湖。南湖的烟雨,南北湖的集山、湖、海于一体的淡妆之美,汾湖的水云弥漫,都透着一个“秀”字,且无一处不是自然造化所给予的。

  2006年旅游业全面兴旺。据统计,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4.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7.5%和26.5%。其中,接待外国、港澳台游客53万人次,增长22.7%,旅游外汇收入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3%;接待国内游客15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国内旅游收入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民风民俗]

  秉礼勤劳——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其俗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秀慧工巧——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历史上,嘉兴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多创造。元代,除丝绸制品以外,漆器和金银器皿都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了“百工技艺与与苏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学——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衣冠之物,焕然可观”。“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进取求新——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

  嘉兴民间习俗与当自然地理条件和民风民性有着巨大的关系,是当地民风的在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中的特定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载体。这些风俗习惯有的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约定俗成的。

  嘉兴民俗大致可以分为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岁时习俗、庙会习俗等几大类。由于嘉兴古代农业发达,稻作习俗和蚕桑习俗最为普遍且最具特色。

  嘉兴人

  朱樵散文《温和的贵族气——诠释嘉兴人》

  

  历来被称作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嘉兴,地处沪杭之间,一头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一头是全国美丽的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这个不大的城市显得繁华而美丽,也一直比较富裕。这便造就了许多嘉兴人小富不冒进的性格,像和平鸽一样,温和中带一点贵族气。当然,也有一些上海人喜欢把嘉兴人称之为“乡下大少爷”。但“乡下大少爷”自有“乡下大少爷”的感觉:比杭州人洋气,比上海人大气。

  不过,嘉兴人从心底里还是很佩服上海人的。在嘉兴人眼里,上海人聪明能干,举止文明,穿着整洁自然而又漂亮。因此嘉兴人也喜欢学上海人,小的从女人的发型到家庭装潢,大的从轻纺工业一直到接轨浦东。在改革开放前,嘉兴人到上海去一趟就像现在出国一样时髦,回来后还会很得意地说几句上海话。也喜欢购买上海的商品,特别是服装,简直到了有点迷信的程度。因此也常常闹出一点笑话,大包小包地背回来,到家拆开来一看,有好些服装是嘉兴生产的。当然,嘉兴人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一点上海人的“老大”作风。在浙江,嘉兴人总是把宁波人、温州人、绍兴人等都叫成了“小宁波”、“小温州”、“小绍兴”。杭州因是省府所在地,所以不敢叫“小杭州”。

  嘉兴这地方美丽富饶,人也温和大方,所以来嘉兴发展的外地人较多。这些来嘉兴发展的外地人,来的时候大部份都比较贫困,所从事的也都是嘉兴人不愿意做的重体力劳动。但十来年一过,他们的经济条件大大好转,有的甚至比嘉兴人富裕。嘉兴人富有同情心,好逸但并不恶劳,喜欢从事脑力劳动或做一些灵巧的工作,看到这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外地人富起来,嘉兴人不会感到不平衡,反而会替他们高兴。那时。流传的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一位姓陈的本地老太太,每年年底都要给附近一户多子女的外地人送些钱物。几年以后,当陈老太再次给这户外地人送钱物去时,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说什么也不愿接受,因为他家的积蓄已远远超过陈老太家了。陈老太知道后并没有生气,稍稍惊讶后,就高兴地说:那好,今年我可以给我家先生做件新棉袄了!

  嘉兴自古以来重文轻商。嘉兴人“重文”由来已久,从嘉兴走出去的文化名人举不胜举。仅现代文学史,浙江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而嘉兴又占了浙江的半壁江山,出了茅盾、丰子恺、徐志摩等一大批名家。这恐怕与嘉兴的“小富”和散文诗般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但“小富”和“小桥流水”只能培养一点小情调,产生一些小感觉,因此嘉兴的文化名人,都是走出嘉兴后才成气候的。“轻商”,并不是蔑视商业的意思。改革开放初期,嘉兴有四样轻工业产品在全国畅销,被外地报刊称作“四小虎”或四大“拳头”产品。但嘉兴人不喜欢听,觉得这太武腔。当地的传媒乃至政府报告,都一律将它们称作四大名旦。“轻商”,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丝绸之府不做生意实在有点可惜,嘉兴历史上虽然出过不少实业家,但确实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商人。这也许和嘉兴人的性格有点关系,把三块钱的东西卖到三十块甚至三百块,嘉兴人实在是不敢这么做,连想都不敢想。有一段时期里,嘉兴人经常听到周边的什么地区靠经商发了起来,成了“小香港”、“小深圳”什么的,却并不眼红,也不着急,心情依然像南湖水一样平静。嘉兴人喜欢稳中求进,千百年来好象从未有过什么闪失,因此他们很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信自己的实实在在。现在回过头来一看,也确实如此,嘉兴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并没有落后,这使嘉兴人感到由衷地高兴:改革开放并不是一个模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有人曾经把嘉兴的三样土特产,粽子、南湖菱和文虎(火)酱鸭,比喻为嘉兴人的性格。粽子是捆住自己的手脚;南湖菱是没有棱(菱)角;文虎(火)酱鸭烧不旺。然而,从这些年嘉兴的发展来看,也完全可以作另一种解释:粽子,裹得紧,有凝聚力;南湖菱,和谐而充满生机;文虎(火)酱鸭,虽不旺,但不会焦,慢慢烧,却是可持续发展。

  [市树市花]

  市树:香樟树

  香樟为常绿乔木,树冠广展,枝叶茂密,绿荫蔽日,气势雄伟,为优良的庭院、行道树种。香樟植物全身均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供工业及医药等用,木材坚硬美观,是良好的家具用材。樟树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嘉兴种植也比较普遍,而且还存有百年以上的大树,市区内列入大树、名木档案的樟树有90株。

  市花:石榴花

  开在夏季,花常呈橙红色,亦有黄色或白色。石榴花作为一种观赏品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市栽培也极为普遍,不少庭院、阳台和室内案头,人们都喜欢置有一、二盆石榴花作为点缀。石榴花开时,红色的花朵像烈火熊熊燃烧,能给人带来一种憧憬未来,努力向上的力量。黄和白色的花朵素淡清秀,使人赏心悦目。

  市花:杜鹃花

  杜鹃花居我国三大天然名花之首,在嘉兴花卉的栽培中已经占有一定优势。目前杜鹃在嘉兴市的种植已十分普及。据初步统计,本市已有约二百栽培品种,种质资源较为丰富。杜鹃花在我市的栽培史已有四十年,近几年栽种已较为普及。杜鹃花色彩绚丽,花期从3月至6月,长达四个月之久,深受我市人民的喜爱。杜鹃作为市花,将以她独特的风格出类拔萃,象征着新嘉兴欣欣向荣,锦上添花。

热门城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