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综观北京地形,依山襟海,形势雄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0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9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88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北京未来的城市定位是强化首都职能;建设国际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产业布局方面,第一产业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的产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
北京的西部、北部是山区(包括浅山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该地区还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及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于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不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北京的东部、南部及西南平原地区,是北京建设条件最好的地区。该地区有北京通往东北、华北、华南等重要经济区的交通要道,城市发展的限制因素少,适于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针对有限而拥挤的城市空间成为制约北京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主旨是将北京市各类分散的资源和功能整合到若干联接区域的交通走廊上。包括京津发展轴、滨海新兴发展带、山前传统发展带,以及燕山—太行山山区生态文化带;完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走廊;积极培育环渤海湾新兴发展带—“大滨海新区”。
由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中提出了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围绕京津的河北省城市组成为"首都地区"的概念。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沿海地区的核心经济区域之一。首都地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京、津、冀合作,构建陆海空一体的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京津城镇发展走廊。加强京津冀地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京津冀地区核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北京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
控制北京居住人口: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定的7条城市景观线必须加以严格保护,包括银锭观山、(钟)鼓楼至德胜门、(钟)鼓楼至北海白塔、景山至(钟)鼓楼、景山至北海(白塔)、景山经故宫和前门至永定门、正阳门城楼、箭楼至天坛祈年殿。将皇城整体设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东至东皇城根,南至现存长安街北侧红墙,西至西黄城根南北街、灵境胡同、府右街,北至平安大街。实施北京城市传统中轴线的保护规划。保护范围内新建筑的高度,应按测试高度控制,严禁插建高层建筑。在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城区内的胡同四合院进行修缮改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