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553-3879788
1928年初,芜湖市环城西路120号张仁和在自家门口开一小面馆,卖些汤包、面条之类的堂食点心,那时店堂小,经营规模不大,但生意挺好。店中有一学徒王义恺,自小家贫,无田产又上不起学堂,只有走上学手艺,讨生活的道路。在学艺上,王义恺倒是没走弯路,学厨8年,红白案均是一把好手,深得张老夫妇的喜爱,并将唯一女儿嫁与他。
解放前,商业运输主要以水运为主,位于长江之畔的芜湖便成为交通枢纽和商贸运输的中转站。商贾云集的芜湖,餐饮业显然特别兴旺,因此具有商业头脑的王义恺,在当时收入也还算不错,几年后便小有积蓄。1948年2月,有了积蓄之后的王义恺看到餐饮业前途一片光明,便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面馆面积,约100多平方米(地址在江岸路106号),取名“四季春饭馆”,意指春风得意,生意兴隆,四季不衰。果不其然,王义恺为人厚道,诚实守信,开业后的“四季春饭馆”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路子,很快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53年,因王义恺身体不适,由鲁芝印与七位工友在环城西路120号创设“芜湖工友四季春馆”,主要经营菜饭面点,在原来坚持货真价实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自己做起热情关怀身边每一个员工,再由员工把这份热情关怀扩大到每一个食客身上。不少老一辈人,至今仍然记得当时的“工友四季春馆”那一片熟识的招呼声。鲁芝印通过自己的一片善心,一片爱心影响着“工友四季春馆”人,影响着芜湖人。实实在在的把“工友四季春馆”变成了芜湖人身边的一个老朋友。
当时,“工友四季春馆”最畅销的面点项目是汤包、重油烧卖和面条等,人民收入水平不高,“工友四季春馆”靠着质量、诚信和给客户物有所值的感觉,加上那一套极具亲和力的生意经,使生意十分红火,成为人们“打牙祭”的好地方。那时最有名、最昂贵、也是最让老一辈记忆犹新的小吃当属“工友四季春馆”汤包了。鲁芝印跟几位老师傅,潜心研究的一套独特的汤包技术,使得“工友四季春馆”汤包,远近闻名,许多到芜湖的客人都想着到四季春吃小笼汤包,把这当成芜湖一大特色,备受人们喜爱。一段时间“四季春”几乎成了汤包的代名词。那些年里,食客盈门,门外还排长队,市民无不把去吃“四季春”吃汤包当作可以炫耀的高级享受。1956年公私合营,“工友四季春馆”更名为“四季春菜馆”,归芜湖市饮食服务公司管辖,由张鸿发负责经营。改造后,“四季春”扩大了经营规模,不仅保持广受人民亲睐的传统面食,也开始经营各种炒菜、米饭等,成为一家综合性饭馆。靠着特色的小笼汤包、虾籽面等传统面食的带动,靠着“四季春”跟老芜湖人之间长期形成的独特情感,很长一段时间“四季春”保持着门庭若市的状态,全店近百名职工两班倒的服务,到下班打烊时仍有顾客源源不断。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季春”迎来最辉煌的时代,成为我市“五大菜馆”之一。此时的四季春,接待了大批国外友人和国家领导。大家对小笼汤包和虾籽面均赞不绝口,日本人称其“天下之绝品”;欧洲人回去写文章把汤包翻译成“蒸好了有汤的馒头”,甚至有人拿四季春的虾籽酱媲美昂贵的鱼籽酱。1976年,时任四季春总经理邢厚林不满足于现状,总结自己从商经验,调整经营思路,挖掘老技术,重视老艺人,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菜肴,真正形成以经营独特的沿江菜系融合淮扬菜为特色的综合性餐馆。当时四季春煮干丝,荷叶烧卖,菊花火锅,相思秘制桂鱼,状元蹄,四季春脆皮烤鸭等菜肴,名扬大江南北,时至今日。当初的特色菜肴,成了“四季春”的传统名菜,成为“四季春”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随着城市新建规划,“四季春菜馆”遭遇到政府拆迁问题,体制的改革,让“四季春”从大众的眼底消失了,成为芜湖人心中的遗憾。学厨十余载对徽菜颇有研究的张东昌先生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对“四季春”美食可以说是向往已久,2000年他拿下“四季春”这个芜湖老字号,并同时得到其传人的指导,继承老技术,学得四季春的传统制菜技艺,并想将之发扬光大。2001年“四季春”大酒店在芜湖著名的凤凰美食一条街开业,经营面积1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余人就餐。
建筑风格以古朴与现代相结合,一楼大厅透视性强,主要经营早点小吃,二楼、三楼为大中小型晚宴厅,喜宴、寿宴、拜师宴。丰富的新品菜肴,加上传统小吃的魅力,很快吸引人们纷沓而至,“四季春”门庭若市起来。生意红火的“四季春”在价格上却依然走大众化路线,在秉承传统小吃基础上,不断创新,忠实的遵寻着“四季春”物美价廉,童叟无欺的经营方针,羸得新老顾客的一致好评。新的“四季春”大酒店总经理张东昌先生16岁从师李善国大师学厨,现为皖南菜研究员,为振兴徽菜,不断开拓进取,在继承徽菜传统中,大胆创新,挖掘整理出了自己独特的烹饪技法。其传统菜肴:“状元蹄、荷叶烧卖、相思秘制桂鱼等”在芜湖举办美食节期间多次获奖,凤凰美食街流传一句民谣“太阳从东方升起,美食从一号开始”美食街一号即是“四季春”大酒店的地址。2005年第二期国家级刊物《中国烹饪》杂志上图文并茂的向海内外读者推荐“四季春”的小笼汤包、荷香烧卖、芥菜蒸饺、状元蹄、香叶龙骨等名优美食,使四季春走出芜湖,名扬海外。张东昌先生纵观四季春几十年的发展史,清楚的看到每一次创新,都给“四季春”带来一次兴旺,带来新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宁愿一人吃千次,不愿千人吃一次”的指导思想。在市场经营上更是自有一套见解:市场是多层次的,新老四季春一直兼顾多层次的需求,注重四季春丰厚的文化底蕴,从特色早点到大中小晚餐宴席,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坚持“求实、创新、求精、美味;质量第一、宾客至上“的理念,使老牌子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在社会上广受赞誉。
由于“四季春”大酒店的经营者本人就十分精通四季春传统的厨艺,且对其它创新菜肴也相当有研究,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四季春特色的稳定性。张东昌先生并不吝于传授技艺,他清醒的认识到一个品牌的成功,取决于它的经营和管理,而不仅仅靠一两张所谓的制作秘方,正因如此,他才从自我做起,要求全店发扬传、帮、带的精神,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不仅使四季春内部关系更为融洽,更有利于形成了大家庭的工作氛围,使四季春的特色菜肴在任何时候都能得以及时的、保质保量的供应。[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