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311-86048619
中和轩饭庄有90多年历史。民国9年(1920年),满氏兄弟由保定来到石家庄,在顺通巷(今中华胡同)建起了中和轩饭庄。民国25年(1936年)是初盛时期,1947年11月12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到中和轩就餐,1965年国庆节前迁址中山路繁华地段,1996年9月28日中和轩饭庄迁址至新华路东头。现在,迁至中山东路省博物馆附近。经营的中和轩蒸饺历史悠久,在冀、晋、鲁、豫享有盛名。
说到中和轩饭庄,那在老石家庄人的心目中,可谓地位不凡。尤其是清真寺街一带的居民,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在那里,你可以随意找一个人打听,每个人都会明明白白地把中和轩的原址指给你,有的还能点出几道中和轩的“当家菜”来。
据载,中和轩饭庄的原号在保定,1920年满育卿由保定来石家庄中华胡同建立中和轩分号,当时仅有伙计10余人。1925年,饭庄由中华胡同迁至同乐街(今民族路),扩大了规模,店员增至60余人,可承办清真酒席、寿餐喜筵,还实行电话订饭,并可派伙计携带全套灶具到客户家中
【石家庄中和轩饭庄】
据载,中和轩饭庄的原号在保定,1920年由保定满氏兄弟在顺通巷(今中华胡同)建立中和轩分店,中和轩饭庄是一家享有盛誉的老字号饭店,现已有九十多年创业发展史。
1947年11月12日,就在石家庄解放这一天,朱德等中央领导到中和轩就餐,称赞“中和轩民族风味饭菜做得很有特色”。解放后,在公私合营中,中和轩、西鸿顺、福兰斋、东来顺四家回民饭店合并,统一使用“中和轩”字号。合并后的中和轩,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
1965年国庆节前,中和轩饭庄迁址中山路繁华地段,1993年,由于市政府整体规划的需要,中和轩又和一次迁址回民聚集区新华路的东头,于1996年9月28日重新开业。以后,中和轩又迁至中山东路省博物馆附近。为了满足多方面顾客需要,近几年又开设了其他几家“中和轩饭庄分店,分店同样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认可。
【中和轩的荣誉】
中和轩饭庄在老石家庄人的心目中可谓地位不凡,尤其是清真寺街一带的居民,更是对其情有独钟。在石家庄,可以随意找一个人打听,每个人都会明明白白地把中和轩的原址指给你,有的还能点出几道中和轩的当家菜来。
中和轩饭庄经营的中和轩蒸饺历史悠久,在冀、晋、鲁、豫享有盛名。随着时代发展,顾客的饮食需求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中和轩饭庄在原有的包、涮的基础上,增添了具有清真风味的特色炒菜系列及牛羊肉泡馍,羊肉烩面和各色清真小吃品种,高中低档的清真菜肴深受各层次消费者欢迎。在九七年全国首届烹饪大赛中,中和轩蒸饺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其中的酱香羊腿,白扒牛头鲍等六个品种荣获九七年首届石家庄名菜名优秀奖;葵花羊眼在九九年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上获得银牌,瓤瓜舌条获得铜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又先后推出了金足踏翠,椒盐沙龙舌,名骨鲜贝,中和鸭片,椒盐美白虾等一批新菜。
【中和轩风格】
中和轩饭店始建于老字号企业的清真特色,秉承清真传统美食文化,主要经营以中和轩蒸饺为龙头的蒸饺系列、清真大菜和特色清真小吃。使清真美食在石家庄独成一家风格。
中和轩满记蒸饺的特点在于全部采用精粉和面,选肥嫩适宜的牛羊肉做馅,加拌休门老油坊的小磨香油,按季节更替菜料,赶在别家前头购进时令菜,名曰:抢鲜。满氏蒸饺素有“不掉底、不漏油、不欠火”,“薄皮、馅大、小窄边"的特点,色、香、味、形俱佳,并逐步达到了操作规范化,继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
中和轩包子是有名的石家庄小吃,由中和轩饭庄经营而得名。中和轩包子用料新鲜,配方考究,制作精细,皮薄馅大,热食带汁,口味醇厚,因而得到广大顾客的赞许。
中和轩的服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一盘五个包子,按顾客进食速度上包子,保证盘盘吃到热包子,餐后喝一碗煮牛肉原汤。先吃后结算,使顾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中和轩在佐料的配制上毫不逊于京、津同业的标准,他们的佐料、水菜料共二十多个品种。中和轩饭庄的主要菜肴有牛、羊、鸡、鸭、鱼、虾、蟹等。以煎、烤、溜、爆、烩、炒等方法烹制的回族菜。中和轩不仅保持了原有蒸饺和涮羊肉的独特风味饭菜,而且还增添了不少风味品种,如:鸡素烧(相传是我国古代成吉思汗时期的名菜)、烧肉、烤鸭等品种。
中和轩的宴席和便饭品式繁多,讲究回族的习俗风味,又适当地吸取了汉族饭馆的优点,在清真餐饮业中散发着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服务。到1936年,形成了中和轩的初盛时期,生意兴隆,享有一定声誉。1937年日军侵华,中和轩曾一度停业;后于1938年重新开业,除原有品种外,增加了烤肉涮肉等清真菜肴,由于风味独特,中和轩声名鹊起,成为石家庄地区当时的名饭店。1947年11月12日,就在石家庄解放这一天,朱德等中央领导到中和轩就餐,称赞“中和轩民族风味饭菜做得很有特色”。解放后,在公私合营中,中和轩、西鸿顺、福兰斋、东来顺四家回民饭店合并,统一使用“中和轩”字号。合并后的中和轩,具有了一定规模和档次。
改革开放后,中和轩虽几次迁址,但相比中华饭店等一批老字号还算是幸运,至今仍存了下来。[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