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951-4100669
宋氏兄弟创办同福居
同福居是山西省平遥县宋氏俩兄弟创办的。哥哥叫宋守福,弟弟叫宋成让。兄弟俩在1931年,选择当时银川最繁华的中山市场租了6间门面铺房,经营汉民饭馆,取名同福居。开业之日,有5张方桌、两张圆桌,门上高悬兰底白字的同福居3个大字的招牌,门两侧挂汉民饭馆的标志——用红布条缠绕的木圈。
皇宫里的头厨在宁夏谋生
霍林泉是山西省孝义县人。19岁时随兄到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谋生,后来又在蒙古王爷府膳房从徒3年。由于他聪明好学,3年期满便学到了一手好厨艺,深得当时老王爷的喜爱。他的师傅离开后,霍林泉有机会成为了主厨。据说他年轻好玩,经常误了王爷开饭的时间,但王爷不但不责怪他,反而要等到他回来才吃饭,因为只有他做的饭菜王爷才觉得可口。以后霍林泉随同王爷进京,有机会被召入慈禧太后御膳房供职,任头厨。这样,他又学了一手宫廷烹饪技艺,擅长烹调汉、蒙、满佳肴名菜。后来,因远居内蒙古阿拉善旗的长兄夫妇的相继去世,子女皆幼,无人照管,霍林泉便向清官御膳房辞职,回阿拉善旗照顾长兄子女。经慈禧太后允许,霍林泉得千两赐银还乡。
1929年,老王爷去世后,他离开内蒙古来到了宁夏谋生。由于他是厨师出身,凭着这门手艺,他先在如今的银川市新华街的一家饭馆掌勺,因其烹饪手艺精湛、菜肴鲜美,颇受顾客好评和老板的青睐,每月有不少的大洋进账。
入伙同福居赢取高薪
宋守福听说银川一家饭馆有位从京城皇宫里出来的名厨在掌勺,于是约见霍林泉并以高薪聘请他做同福居的主厨。霍林泉的到来使同福居的顾客盈门。生意越做越大,宋氏兄弟又在原地租了19间房屋,可摆25张桌,饭菜花样品种亦由过去的十来个增到百十个,厨师和伙计增至25人。饭馆还承包满、汉酒席。每天营业11个小时,食客满座,年营业额平均十万八千银元,最高达15万银元。
1939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胡宗南等人陪同下,来宁夏视察时,蒋闻同福居有个清宫御膳厨师,便命当时的省主席马鸿逵将霍林泉和做米饭的能手宋保成召去,为其主厨10天。蒋介石没有想到在银川这样偏僻的边陲小城也能吃到地道的宫廷菜肴,非常满意。事后为了感谢,蒋介石送霍林泉大烟土五两、哈德门香烟五筒。
1941年3月,老板宋守福抽走一万余银元资金回山西老家,饭馆歇业。从此,宋记同福居即告结束。
霍家接手同福居
饭馆即告歇业。恰在此时,经营布匹百货的山西省富商张学文闻讯后,表示愿出无息贷款6000银元,力劝霍林泉把同福居饭馆接过来,霍林泉当时已年迈,尚有点积蓄,共凑得12000银元,把饭馆接过来。从此,宋记同福居就改为霍记同福居。但刚开业,马鸿逵要为其亡父马福祥修建纪念堂,强令同福居迁移,饭馆被迫停业。
1942年12月,霍林泉又在今解放东街玉皇阁对面租了马福寿的一幢两层楼房,约50多间,恢复营业。此处偏僻人少,散座就座率低,但承办酒席的还不少,所以年平均营业额还能折合银元九万多。
宁夏解放后,同福居于1952年5月迁至新华街七观庙,有10间门面房营业,职工10人。6月,霍林泉病逝,家业由儿子霍晋三继承。1954年12月27日,同福居成为全宁夏第一家公私合营的饭馆,霍晋三任私方副经理。合营后,饭菜降价5%,年营业额10万多元,有职工18名。
1956年,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同福居于4月成为宁夏第一家国营饭馆。同福居国营后,国家投资19000元,在复兴街口盖了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房屋。餐桌增至50多张,散座、酒席、包饭俱全,职工增至32人,主厨是霍林泉的高徒任永祥、裴武德。
同福居饭馆先后调出八名厨师支援兄弟饭店,其中郭金山、李金文分别调到银川市五一餐厅和银川饭店。[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