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焖子”?
相传100多年前,一对门氏兄弟在烟台以制作粉条为生。这日,兄弟俩刚将粉坯做好,天就下起雨来,左等右等,等了好几天,天仍不放晴。眼看者粉坯就要酸掉了,兄弟俩一商量,与其坏掉扔了,还不如把粉坯煎熟,分给邻居吃。说干就干,他俩把粉坯放在油锅里翻煎至两面金黄,出锅稍凉后切成小方块,浇上麻汁和蒜泥,请邻居分享。大家一致说好吃。于是兄弟索性专卖油煎粉坯,生意越做越旺。因为兄弟俩姓门,粉坯又经油煎,于是,人们将这种小吃称为“焖子”。
上世纪80年代,烟台街上有很多简陋的焖子小摊。经营者只要备上一灶一锅,几张矮桌长凳,就会招来一堆食客。
记忆里,烟台最红火的一家焖子小摊,是在南洪街中段南面道边上。他摊上的焖子轻轻爽爽,很是筋道,吃的稍微慢一点儿,粉块就被汤料泡的黏糊糊。冬天,摊主用缝在一起的化肥袋子围起一座大棚,吃着就坐在里面享用五毛钱一碟的热焖子。
生意常常是极好,不知不觉,棚子外就排起了长队。然而摊主不慌不忙,将切好的凝胶似的粉块,一一摊放到油光锃亮的平底锅里,反复翻煎,直到颤颤悠悠的粉块四面都焦黄了,才用小铲轻轻铲到小碟子里,浇上稀稀的麻汁酱,蒜泥,虾油,酱油,醋。如此这般,一碟鲜香四溢,五味相调的焖子,就送到食客手上了。
挑一块焖子,轻轻放入口中,嚼两下,那筋道的外焦里嫩的口感,粉块软,麻汁香,蒜泥辣,虾油鲜,交融在一起的感觉,立刻让我心花怒放——所有的烦恼都被这美食融化掉了。
大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烟台焖子开始堂堂入室,寻常街巷间的焖子摊很少见了。进入大酒店的焖子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内容,价格高低则取决于搭配的海鲜。
我自认为,口味最好的是海肠,虾仁。天鹅蛋(一种类似蛤的海鲜,大如鹅蛋)这“三鲜”。它既保留了传统焖子外焦里嫩,鲜香微辣的口味,又渗入了海鲜特有的鲜美。待一盘做好的三鲜焖子端上桌来,青色镶焦黄边的是粉块,紫色的圆柱是海肠,粉色弯腰的是虾仁,鹅黄单薄的是天鹅蛋,光看看食欲就来了,更别提入口时的鲜香啦!
2001年第3界“中华名小吃”评选。“三鲜焖子”为烟台带来了荣誉。不过,烟台人好像没有自己在家做焖子吃的,大概是因为粉坯的制作过于烦琐。所以,馋的时候,捡个路边小店,吃的是怀旧的味道。
去年夏天,有朋友来烟台,我请他吃三鲜焖子。朋友一尝,大呼其好。我的得意再也藏不住,拍着人家肩膀,喋喋不休的讲起“焖子”的故事。孰料,本人那份焖子一摆到跟前,自立刻收声,埋头大嚼起来。[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