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网站群:美食网 | 美容网 | 宠物网
首页 菜谱 原料 软件 点评 成果 餐厅 小吃 贴士 小馆 特卖
旅游指南:

河南旅游指南

分数: 评论:0
河南旅游指南所有城市市的旅游指南,欢迎对此旅游信息发表你的点评查看更多本地旅游指南
河南旅游指南的图片
  马寺钟声迎新年活动

"马寺钟声"迎新年活动:每年元旦零时,洛阳白马寺都要隆重举行流传上千年的撞钟迎新年活动。现在的"马寺钟声"已成为河南省每年度旅游活动开始的先声,国外游客竞相参加。

安阳殷商文化节

9月16日至25日,主要内容有殷商文化特色的专业群众文化活动;羑里文王朝圣活动;游览安阳名胜古迹;名优特土产品展和外对贸易科技信息发布会。

郊游踏青的首山酒会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在河南襄城县南2.5公里的首山上,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踏青酒会。每到这天,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们,成群结队,带着美酒佳肴,来到首山顶上痛饮。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你呼我唤,非常热闹。山并不太大,横亘4公里,为400公里伏牛之首,故名首山。相传天下名山有8座,首山为其中之一。当年黄帝铸鼎炼丹,曾在此山采铜,至今山脚下仍保存着明嘉靖年间的大型砖雕"黄帝采铜图"影壁。山的西北面,有"中州第一禅林"之誉的乾明寺。因寺建在山阴,故俗称"背影寺"。自寺院至山巅,为酒会的集中区。中老年人大都围坐在山腰的丛林中开怀畅饮。山顶的松柏林里,是青年人聚集的场所。凡能喝酒的,都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各自兑上带来的酒和水果、罐头之类的下酒菜,不管相识不相识,都互斟互敬。酒至半酣,便猜拳行令,吆五喝六之声满山炸响。今年的新朋,明年就是老友,以酒会友,以酒交友,是首山酒会的风气。山下的乾明寺周围,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帐篷和阳伞,这里大都是携儿带女,举家前来踏青饮酒的人们。酒的品种更是五花八门,各色俱有。随着酒会的盛行,山脚下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物资交流会。这里,以卖酒摊点为最多,生意当然很兴隆。 

首山酒会起于何时,无文字记录可考。据当地老人讲,他们的祖辈就是如此。酒会的起因,据说和一个悲壮的故事有关。农历二月十五这天,传说是首山“柏仙”的祭日。很早的时候,首山上长满了参天的松柏。山上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柏树,人称"柏仙",满山的柏树都是他的子孙。当地的人们都把"柏仙"看成"圣物"。有一年的二月十五日,一个贪官上山伐木,惹怒了"柏仙","柏仙"燃火自焚,烧死了贪官,也烧毁了整个山林。以后每当二月十五日"柏仙"祭日这天,人们就带上酒和香火,上山祭祀"柏仙",希望他能再"显圣降福"。久而久之,这里便形成了农历二月十五盛大的酒会。及至今天,酒会的规模越来越大,饮酒习俗越来越盛。 

近年来,这里常常举办一些风筝比赛活动。那翱翔于天空的异彩纷呈的纸鸢,为古老的酒会增添了新鲜的气息,给踏青游玩的人们带来了新的乐趣。

奇异壮观的和尚顶灯舞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就拿民间社火来说,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社火绝活。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向阳村流行的和尚顶灯舞,堪称社火一绝。每逢正月十五灯节演出时,它都会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和尚顶灯舞是由身着鹅黄色僧袍、披大红色袈裟的和尚演出的。他们头顶粗瓷大碗,碗里直立一根又粗又长的红蜡烛。说它是舞,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它借鉴了杂技、体操等艺术形式,使和尚顶灯成为一种动态的艺术。在表演时,和尚们聚精会神,意念纯真,放在头上的大碗纹丝不动。灯节之夜,烛光闪烁,摇曳的蜡头与闪金泛红的和尚服相映成趣。众和尚迈着唐宋舞步,在节奏不断变化的鼓点声中穿梭游动,变换队形。正月是玩耍社火的高峰期,每当和尚顶灯一出现,观众的兴头会立即达到高潮,喝彩助威声经久不断。随着顶灯队伍的行进,观赏的人群像潮水一样涌动。和尚顶灯是正月十五最受人们欢迎、最具吸引力的社火活动。

表演顶灯舞的和尚,并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他们是三门峡市湖滨区崖底乡向阳村的农民。他们修得顶灯真功,使头、眼、颈、手、腰、腿、脚协调一致,将个人娴熟的技巧与庞大壮观的表演队伍融汇在一起,整个舞蹈节奏明快,自始自终动作整齐。这种技术性要求特别高的社火功夫,大多得力于村中老年人的传授。参加舞蹈的"和尚"们,农忙时在田间地头挥锄舞镰,农闲时就在打麦场上苦练顶灯,汗珠不知流了多少串,瓷碗不知打了多少个。最初顶灯的人不过只有十多个,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村中的许多人都学会了这套绝技。特别是经过三门峡市文化局的编导们辅导后。和尚顶灯舞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由于顶灯和尚的人数不断增加,由十几人发展到几十人,甚至到数百人,所以"和尚顶灯"的名称也改为"百佛顶灯"。

1992年初,向阳村的"和尚"们应邀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中华百绝博览会",他们表演的"太极八卦"、"碧莲浮水"、"罗汉叠塔"、"砥柱矗立"等社火舞,使中外宾客大开眼界,天河体育场掌声雷动。博览会结束后,"百佛顶灯"被评为百绝之首。随之,他们又在"中国黄河之旅首游式"和"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上大展风采。这些长年在田间耕作的农民,第一次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们出色的表演,给在场的中外宾客和电视前的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别出心裁的灵宝骂社火

每年春节前后,是中原汉族地区民间传统游艺活动的高潮,踩高跷、划旱船、玩狮子、挂灯笼等活动遍布中原城乡,人们俗称为"耍社火"。然而,在河南省灵宝县阳平乡的节日社火却称为"骂社火",节日期间,骂声不断,正因为有了"骂"才使社火表演达到了高潮,当然,这里所说的"骂"和普通意义上的骂已有很大区别,并且还起到了一定社会积极性。

在连绵起伏的秦岭下,坐落着河南省灵宝县阳平乡的两个自然村,因两村隔河相望,所以河东的村子就叫东常村,河西的村子叫西常村。两村连畔种地,互结姻亲,你来我往,友好相处。到了春节耍社火的时候,两村相互对骂,不让不饶。虽然骂得脸红脖子粗,骂声此起披伏,但双方却从来不翻脸,不气不恼。此俗在两村世代相传,至今仍存。

农历正月十一到十六,是两村约定俗成的耍社火时间。起社火的顺序为东起西落,即东常村先耍,社火队到对方的村子里边舞边骂。然后,西常村在第二天再返回头来耍。这样一替一天交叉进行,至正月十六结束。它们出动的顺序是:队首是报马三个,为开路先行官,带有"令箭",表示社火开始出动。接着是手脸乌黑、翻穿皮袄的炮轰队,如雷贯耳的三眼铳一齐鸣放,硝烟弥漫,使人觉得惊心动魄。继之是吹号的、鸣锣开道的、打灯笼的、打花鼓的,打彩旗的等等。当地流行一种"高抬"的社火,灵宝人称之为"芯子"、"芯子竿",是一种在桌子上表演的游艺活动,而桌子被众人抬起,随着社火队伍不断前进。芯子竿的节目精彩,花样繁多,有单人竿、双人竿、三人竿、高竿、低竿、船竿、秋千竿、穿心竿等等.站在桌子上的演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扮演的内容有古代先贤、伟人、戏剧故事、新人新事等。在芯子竿的面前,有个开场楼,楼中人物,怀抱横匾,上书一个四字成语,表示社火的总目。队伍边舞边行,气氛热烈。社火队中有数十人翻穿皮袄,脸上涂上颜色,使人看不清其真面目。这些化装特殊的人便是专职骂人的演员,也称"骂手"。翻穿皮袄的原因,是为了示意自己是"畜牲",请对方不必介意。若是骂手不翻穿皮袄,对方就要提出强烈抗议。骂,自始自终贯穿在出动社火的每个回合之中。骂,成了烘托气氛的挑战形式。骂的内容,不外乎是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偷盗犯罪、奸情淫秽。有的是揭露黑暗,有的是捕风捉影。骂家可以任意开口骂,听家是洗耳恭听,绝不还口。

骂社火是中州一奇。这种风俗能够流传下来,它的生命力是因为骂是社火的一项内容,它起到了乡规民约的作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热闹欢快的周口龙舟赛

河南周口水域广阔,颖河、沙河、贾鲁河、涡河、汾河贯穿西北东南。河内舟楫云集,桅樯如林,素有"小武汉"之称。每年初夏的端午节,这里人山人海,欢声雷动,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周口,观看一年一度的端阳龙舟会。 

周口是中州有名的龙舟之乡,端午闹龙舟是这里的传统风俗。周口龙舟与江南龙舟不同,江南龙舟体长头尖,而周口龙舟体短头平,轻捷灵巧,便于掉头。江南龙舟装饰较少,周口龙舟用绸布、花纸浓装重彩,豪华俏丽。周口龙舟比赛时,每只龙船上都有一名固定的"拿手""扳棹手"、"鼓手"、和十名"划手"。大家群策群力,配合默契,双桨舞动,轻舟如飞。 

周口龙舟赛的比赛项目除竞渡外,还有拔河、捉鸭等。拔河时,一根绳子连接两条龙船,双方奋力向相反的方向划动。水上拔河比陆地拔河复杂,除力量竞争外,还有技巧、智慧的较量。划动的桨板,好似踏地的双脚,要想立地不动,需奋力划水,一点也不敢懈怠。如果想战胜对方,就需要全船人同心协力才能取胜。 

捉鸭,是周口端阳闹龙舟活动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内容,民间称它为赏标。这项活动由两方船只来进行,一方是划动的龙舟,一方是彩棚高耸、彩旗飘扬的大彩船。一阵鞭炮声后,彩船上抛下数只活鸭。各彩船锣鼓齐鸣,众龙舟竞相追鸭捕捉。鸭子惊叫着向四方游去,龙舟掉头寻找,紧急中,队员们手忙脚乱,往往舟舟相碰,水面上浪花飞溅。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划龙舟的队员捉到鸭子后,看鸭腿上绑的布条,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彩船的鸭子。然后把鸭子交给彩船,彩船把准备好的物品奖给龙舟上的队员。如此反复,捉鸭竞赛持续进行。 

节日的周口,沙颍河水面上鞭炮此起彼伏,龙舟回旋激浪,岸上欢呼雀跃。享有"江北龙舟"之誉的周口龙舟,真是意趣盎然,其乐无穷。

群英荟萃的马街书会

农历正月十三,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然而,在河南省宝丰县的马街,这天却是异常隆重,群英荟萃、热闹非凡的"马街书会"在此拉开了帷幕。

马街书会,是民间曲艺界群英荟萃的献艺演出,全国各地的说书人不惜长途跋涉,云集于此。在这里,没有豪华的剧院,没有舒适的座椅,说书人随便找一块儿地方,简易桌凳一摆,就可以听到悠悠的琴声和韵味十足的歌喉。艺人们并不在乎场地简陋,他们所关心的是自己的演唱是否有听众。艺人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他们都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谁的摊前人多,喝彩声多,谁就有希望获得本年度的"书壮元"。

在这几天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听书者情绪相当高涨,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气未脱的少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呼朋唤友,前簇后拥。书会会场占地27公顷,书会期间,人如海,歌乐如潮,河南坠子、道情、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会场中万头攒动,颐颐攘攘。

据资料介绍,清朝末年,当地规定凡到会艺人都要向火神庙进一枚铜钱作香火钱。书会结束时,人们清理铜钱,共收得铜钱两串七,证明这年到会的艺人有2700位。近年来,马街书会盛况空前,书摊多达七八百个,说书艺人在千人以上。

盛大隆重的太昊陵庙会

太昊伏羲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的陵墓位于淮县城北1.5公里。据考,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汉代曾在陵前建祠。唐、宋两代帝王都曾下诏扩建陵园,祭祀太昊伏羲。现存太昊伏羲陵为明正统十三年所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增建修葺。

太昊伏羲陵占地36公顷有余,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世人叹绝。太昊陵庙会的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每年自农历一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会期一个月。会期间,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数省的善男信女们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进太昊陵朝祖进香,高峰时,每天可达数十万人。

伏羲既为人祖,当然管着人种繁衍的大事,所以来太昊陵求子的人就特别多。显仁殿的墙壁上有一个子孙窑,据说摸一摸就可以子孙兴旺,甚至连那些未出嫁的姑娘们也成群结队,羞羞答答去摸一摸,为的是图个吉利。婚后未孕的妇女们,则专为求子而来。她们往往要在庙会上买一个泥娃娃,用红线拴好,再到子孙窑里摸一摸,然后将泥娃娃小心翼翼地藏在衣服下面,带回家去。如果碰巧怀孕得子,则对人祖爷感恩不尽,下次庙会一定要去还愿。 

庙会期间各种各样的民间娱乐活动更是引人入胜,与其它庙会相比,太昊陵庙会习俗中有两点十分独特的地方:一是"担经挑",也称"担花篮"。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祭祖娱神的舞蹈形式。庙会期间,这些"经挑班子"在太昊陵前载歌载舞,往往吸引许多前来进香的善男信女们驻足观看,舞到高潮处,舞者走到中间背靠背而过,两尾相碰,象征伏羲、女娲相交之状。其唱词也多与伏羲女娲有关。这个舞蹈的一些动作,与汉代画像石中人首龙身的伏羲、女娲下部交尾的图像基本吻合,是原始的生殖机能崇拜的一种习俗。

第二个独特的习俗是庙会上随处可见的"泥泥狗",是庙会上出售的一种泥玩具,吹之有声。每年的太昊陵庙会上,都挤满了琳琅满目的泥泥狗摊点。这些泥捏的玩具造型多样,形象夸张,神态各异,于古拙中见寓意。据考,这些泥玩具是流传至今的原始社会后期的活文物。有的泥泥狗的造型反映了伏羲时代的生殖崇拜。 

太昊陵庙会的文化现象中带有许多原始文化的色彩,有许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和待解的谜。

神话色彩浓郁的盘古庙会

在豫南巍峨的桐柏山系中,有一座老年山,名曰盘古山,或叫九龙山。以山顶为界,北属泌阳县,南归桐柏县。

传说,早在天地混沌未开的时候,是盘古神砍开了一个飘来飘去的大气包,气包变成大山,盘古就在这山上休息。三仙女下凡和盘古结为兄妹,开始了人间的生活,兄妹俩穿树叶,采野果,捕鱼打猎,构木为巢,生活得十分快乐。后来,天地间忽然洪水泛滥,天塌地陷,人类毁灭,盘古兄妹被石狮子搭救,得以生存。事后,兄妹俩补好了天上的漏洞,又滚石磨验婚结为夫妻,天底下才有了人烟。盘古兄妹成了人类始祖,他们居住的山也叫盘古山了。

每年春天,盘古山一带的人们都要祭祀盘古,祭祀盘古的时间是农历的三月三日,俗称盘古会,一般持续5天。大会期间,各路善男信女以响器为前导,抬着贡献给盘古爷的整猪整羊等供品,一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爬到山顶盘古寺。

祭祖的时候,先要燃放鞭炮,意思是告诉盘古,他的后代子孙没有忘记他的功德,今年又来祭拜他了。紧接着,人们手执香炷,躬身向盘古塑像祈祷,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夙愿倾诉给盘古。而后,他们又恭恭敬敬地跪倒在地,虔诚地叩头祝福。有的人不惜重金捐赠香火钱,以表示自己对盘古的崇敬之情。

庙会期间,盘古大殿前人们用砖砌了一座大约有一间房大小的"香炉",专供善男信女焚烧香表。香炉根部,留有数十个方孔。方孔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了通风,使香火更旺;二是可以从孔中扒出香灰,供人们烧鸡蛋和烤馍用。当地风俗:吃了盘古爷殿前香灰烧熟的鸡蛋,可以治百病,辟邪恶,去灾祸。上山祭祖的人,除带香表、鞭炮、供品外,还要用布兜或提篮带上一些鸡蛋。鸡蛋烧熟后,有的当时剥皮食之,有的小心翼翼地拾入篮子,带回家去。据说盘古爷把灵气附在鸡蛋上,有病可以治病,无病可以健身,在人们看来,既然盘古爷能够开天辟地、繁衍人类,那么驱除疾病、保佑福禄等区区小事更不在话下。

盘古庙会祭祖活动一般是有组织进行的。盘古山周围分为四大域,各有域长。每年三月的朝祖会由四域长轮流主持,担任会首。会首负责会期的治安秩序,香火收入的使用、戏班安排等重大事情。

盘古山周围群众之所以将盘古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灵,除了盘古有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伟大功业以外,还因为盘古是庇护他们安居乐业的保护神。他们祭奉盘古的主要目的不外乎是祈雨、求子、保平安。传说中盘古爷有行三场私雨的权利。所以,百姓需要雨水的时候,只要向盘古乞求,盘古就能满足人们的心愿。当地山民中还有一种说法,盘古爷爱干净,三月三庙会以后下一场洗山雨,冲冲人们留在山上的污秽。庙会期间人们之所以向盘古求子,也是因为盘古爷盘古奶捏泥人繁衍了人类。

河南桐柏县的盘古庙会,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神话色彩。庙会上的每一种祭祀活动,都有相关的神话传说在当地流传。

热闹非凡的中岳庙会

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4公里处,有一座古老的庙院,它就是坐落在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中岳庙四周群山环抱,景色秀丽。庙内古木参天,建筑精美,所以历来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中原之旅必到之处。

中岳庙的庙会兴于何时,当地的老百姓也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是从老辈子那里传下的规矩。每到春季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传统的古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人群摩肩接踵,似水如潮。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很引人注目。她们的肩上和手提的篮子里搭满一缕缕鲜艳多彩的红头绳。她们时而分散在中岳庙的大门外,时而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人们从她们面前走过时,总是随手递上一两角钱,接过老人手里的一缕红绳,漫步向中岳庙的纵深处走去。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妇女,她们向老人讨要红绳时,总是脸上腾起红云,羞怯地把红绳往腰间一塞,行动极为迅速,很快便隐入拥挤的人群中。 

原来,这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人们俗称为"拴娃娃"。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娃娃,是一种用黄泥捏成的泥人,捏好晒干后涂上色彩。这种泥娃娃并不是谁都可以卖的,人们认为,只有从庙里道人手中拴回的娃娃才最灵验。因为娃娃需要拴回家,所以,红头绳自然而然地就承担了拴的职责。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寝殿内供奉"天中王"和"天灵妃"的塑像。"天中王",人们称他为"嵩岳大帝",是主管嵩山一带的大神,人们都很尊敬他。传说有一年武则天到嵩山游玩,看嵩岳大帝独自一人非常可怜,便给他封了一个妃子叫"天灵妃"。老百姓嫌"天灵妃"拗口,都习惯称她为"嵩岳娘娘"。据说嵩岳娘娘心地善良,很同情人们的疾苦,凡没有儿女的人向她求援,她都会慷慨地满足人们的要求。

求子的人在嵩岳大帝和嵩岳娘娘的塑像前燃香叩头,把红头绳递给道人。想要男孩的,需事先向道人说明。想要女孩的,也要在红头绳拴上之前,把自己的想法解释清楚。如果想要个双胞胎,道人会把一个男孩和一个孩背靠背地拴在一起。妇女们接过娃娃后,将娃娃揣在怀里,抱回家中,放在床头上或苇席下。不管此法是否灵验,她们求子抱回泥娃娃后,心理上或多或少地得到了一些安慰。如果如愿以偿,她们生下孩子后,还要在孩子周岁时到中岳庙里向嵩岳娘娘还愿。做了妈妈的妇女,还愿时总是大手大脚。当初抱嵩岳娘娘一个娃娃,还愿时一般都要送回十个。她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也是对嵩岳娘娘施子之恩的一种报答方式。 

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岸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

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是由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集旅游、文化、经贸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黄河游游节以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为主题,开辟了浪漫神奇黄河游、寻古朝敬游、黄河风情游、虢国文化游、豫西天井民居游等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同时还组织三门峡出土文物精品展、三门峡名特物产展销会、三门峡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发布会等各种展览、展销、研讨、洽谈等活动。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每年一届,时间为4月20--25日,是河南省四大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9月10日至15日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举办,主要内容有:国际少林武术表演邀请赛和武术散打擂台赛;邀请海外客商参加河南省对外技术、经济贸易合作交流项目洽谈会;观赏中原文化大观园和传统文化艺术表演;乘气垫船游黄河;举办名胜古迹、风光摄影、书画作品展。

宋都文化节

4月22日至26日在古都开封举办宋都文化节。

主要活动内容有:“宋都”风情游,游览宋都御街等开封的名胜古迹。在樊楼品尝皇宫御宴,观看宋宫乐舞,斗鸡比赛;举办民间文艺表演、书画、盆景、花卉及工艺美术品展销;举办国际风筝比赛等。

开封菊花花会

菊花栽培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开封菊花早在北宋时期就曾盛极一时。菊花形态潇洒飘逸,千姿百态,花色五彩纷呈,清新典雅,并具有经济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其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性格,象征着坚毅不拔、刚直高洁的优美道德情操。于是开封市在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决定命名菊花为开封市市花,并确定每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为“菊花花会”会期。

洛阳牡丹花会

由于洛阳的气候、土壤都特别适合牡丹的栽种,自古以来,洛阳牡丹就以品种繁多,花色绝伦而名扬天下。宋代欧阳修曾在《洛阳牡丹记》中把中国各地的牡丹加以对比,得出了“洛阳者为天下第一”的结论。自此,“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便流传于世。 

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主要活动内容有:大型牡丹花展及牡丹精品展,河南省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项目洽谈会,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古都博物馆、古墓博物馆、玄奘故里,品尝洛阳水席。[HaoChi123.com]

食友点评:
还没有网友点评,欢迎您第一个点评,谢谢! 发表点评
我说两句:
请您评分:
     
您的昵称:
 
您的点评:
热门城市更多
所有城市
看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