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阳出发,可以乘大巴到榕江县,再乘榕江到计划乡的班车,在加去下车,每天只有一班,票价10元。
全年都适宜旅游,当然,牯脏节都是在冬天进行的,所以最好在冬天里去碰碰运气了。
要回榕江县住宿,有多家旅馆,条件一般。要留在苗寨也可以,要尊重当地人的民族习惯了。
客家人的西南家园---------隆里
中国贵州省东部与湖南省接壤处有个县叫锦屏,出县城往南走车程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一个有600年历史的古城——隆里。
城内风光。
隆里人也叫“客家人”。
隆里原本只有苗侗等少数民族居住,唐代以来便有汉人从中原和江南地区搬来。不过,城池却是迟至明朝初年才建。
究竟这里的客家人与主要居住在广州,福建和江西的客家人有什么异同?
隆里人说,他们唱的是客家山歌,演的也是汉戏。
走入古城隆里,立即察觉它果然还保留不少旷古风味,十来条道路全由卵石铺成,还砌有图案,整齐美观,即使下大雨路也没烂泥。
导游也为我们指点,全城街道不开十字,都是丁字。
“十与失同音。设丁字路则盼望人丁兴旺。”
原来隆里是在1386年开始修筑土城,并在十多年后明成祖继位后施行军屯制,以便随时镇压叛乱的少数民族。
根据当地学人编纂的《隆里古城集》明朝皇帝从中原调来这里驻守的常备军有360人,还有千户等各级官员13名,还下令“一官不得擅调,一军不得擅差,子孙世袭其职。”据说,清代也依袭明制。
隆里人的处境实在不容易,据说这里土地富庶,林业发达,几百年来民族之间的纷争不断,历史上已有几次屠城的记录。难怪他们还真盼望人丁兴旺。
井井有条的小镇
朴实的城里人,友善可亲。
导游说,隆里在几十年前都还没有公路,因此住在这里的人同外界接触甚少。
“隆里人至今还保留固有的传统和文化礼俗,不同周围土著通婚。”
隆里所在的地区现在名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却显然不受同化还保留有汉族聚居地的大部分特色。
我们看这里的房子,都是青砖黑瓦的老式民房,虽然有的已改为水泥墙,有的三层楼都用的是木料,它们的格式却还是相当一致,因此大小街道都能笔直伸展。有些街上虽摆有小摊子,却不致造成紊乱。
保留旧城门
八字门楼边设的石磴。
我也留意到全城住宅都高于街面,门外都有几级石阶。许多民宅还保有八字门楼,门墙下各置一石磴供人乘凉休息。
他们也在门边贴上对联,门楣横匾上则写有不同堂名。导游解释,堂名说的是祖先的来处。
走出城外,有人突然问起城墙在哪里?
“古城墙原本不高,大部分已坍塌,小部分已与民宅结合在一起,不过四个城门却还有迹可寻。”
我们看见的是一座相当高大的东城门,有十多名工匠正在城上大兴土木。
隆里人景仰王昌龄
走过状元桥和状元祠,导游才说起,原来那是为了纪念唐朝大诗人王昌龄而建的。
“隆里唐时称为龙标县。王昌龄因一首《梨花赋》而遭人中伤,被朝廷贬谪为龙标尉。”
从小山上远眺隆里古城。
王昌龄在这里住了多久不可考,但是这里却又立了一座颇为壮观的状元墓却是何故?
根据史书记载,王昌龄确实在天宝七年贬为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只是安史乱起后,他便得以还归长安,过后不幸遭刺史闾丘晓所杀。
导游补充说,隆里人民非常景仰王昌龄,因此万历年间便有乡绅为他建了这座衣冠冢。
参观隆里古城的最重要一个安排,是爬上北面的真武山。
真武山不高,却能让人眺望隆里的全貌。尽管天空飘下细雨,那一大片青砖黑瓦形成的小镇风光,却像极一幅画家心目中的世外桃源:背后是绿色的小丘,镇子前后都有大片农田,小河从村前绕过,只有一条黄土路通向城里……
导游说,古城现在住有800户、3700人。
旅游小贴士
● 怎样去隆里?
一、从贵州省省会贵阳,乘车到凯里市,续程锦屏县,一天可到。
二、从贵阳乘飞机到铜仁市,再南下锦屏,估计大半天可抵达。[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