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冷面是“中朝合壁”的产物。冷面本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麦面(也有用玉米面、高梁米面、榆树皮面的)加淀粉加水拌匀,压成圆面条,煮熟后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苹果片、酱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吃冷面离不开冷面菜”,冷面的原料限于荞麦面和小麦面。再有,朝鲜冷面辣中带甜,鸡西冷面多偏重于咸口、酸口,牛肉汤也被酱油清水汤替代,牛肉片和水果片有的则干脆省略。至于冷面菜,朝鲜族原有的只有白菜等几种辣泡菜(也称京渍),而鸡西冷面菜以辣拌为主,多达五十余种,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基本口味都是一个:辣。经过这些改造,正宗的朝鲜冷面反而不被鸡西人看好。去过朝鲜、韩国或国内延吉等地的鸡西人,品尝当地冷面,总感到不如咱鸡西的冷面“有味儿”。在鸡西人眼里,鸡西冷面倒成了“地道货”。当然,鸡西冷面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加工过程,必须现吃现压,保持口感新鲜,这和有些大城市把冷面加工成象挂面那样的干货是不同的。
冷面的魅力在何处?皆在它入口后,柔韧耐嚼,凉爽清淡,汤汤水水,滑顺润喉,而其中的辣、咸伴以微甜能立刻勾出口水,再配嚼冷面菜,令人食欲大增。越吃越辣,越辣越爱吃,直至沁人心扉、荡气回肠、余味绵长,给人以醇美的享受。另外,冷面经济实惠,普通百姓都能接受。在鸡西,冷面馆到处都有,家家吃冷面,人人爱冷面,用它请客也不寒酸。正因为冷面的群众基础广泛,近20年前,鸡西就通过新闻媒体评选“冷面王子”、“辣菜皇后”,群众的热情劲儿就别提了,众多的冷面馆更是趋之若鹜。如今还有精明老板,以“超级冷面”等名目注册,实行商标专有,冷面经营也溶了现代意识,有的还引进了韩国风味的冷面。现在,鸡西以冷面为主的风味饭店已近500家,年可创销售1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000余万元。鸡西的朝鲜族人还发挥“人缘、地缘、亲缘、资源”的优势,不断唱响朝鲜民族日常饮食品牌,象鸡西周边的鸡东县鸡林乡和城子河区永风乡等都形成了规模,把朝鲜族日常饮食、平常小吃作为规模化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经营冷面、辣菜、狗肉、鱼锅为主的特色餐饮业,还出售自己酿制的"麻格里"――一种米酒,与汉族的黄酒相似,只是稍甜。这些集中的乡下冷面饭店群有很强的辐射力,成为城里人吃冷面的新去处。
不少鸡西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个把月不吃冷面,就好像缺点什么。过去,夏天是吃冷面的旺季,现在冬天也有一大批“冷面族”。尤其是春节过后,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一窝蜂涌进冷面馆。要是这时有朋友请你吃冷面,也是相当有情义的礼节了。只是请客一定要提早赶到饭店,因为家家冷面馆都爆满,生意红火着呢。离家在外的鸡西人,也念念不忘鸡西冷面,只要一回鸡西,立刻奔向冷面馆。一时回不来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人亲朋好友捎带。有一年我去深圳,想起那里有一个高中同学,就打了个电话,问在家乡有什么事没有。她说,太好了,等你临来前,我的家人会去找你捎东西。果然,我临走的时候,她的家人拎来满满一大兜冷面菜,我会意地笑了――这是鸡西人呐。我的同学还到深圳机场去接我,我很明智,我这是借了辣菜的“光”,因为经过长途跋涉,这辣菜下的飞机是急需进冰箱的。正因为这样,鸡西的一些冷面老板受到启发,顺势把生意“做大”,推出真空包装冷面菜或出外开店,甚至将冷面馆开到了一些省内外大城市。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都有挂鸡西招牌的冷面,有的牌匾竟写成“鸡西朝鲜冷面”,令人忍俊不禁,看来冷面也打起了“鸡西牌”。
鸡西冷面也成了不少外地人的向往。许多郊区和周围县城的人,节假日到鸡西只有两个目的:逛街、吃冷面。今年一月,哈尔滨的一个区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组成“高丽风情一条街”招商考察团来到鸡西,洽谈引进鸡西独具特色的朝鲜民族特色饮食业。在一定意义上讲,许多外地人是通过冷面认识鸡西的,这小小冷面还真是不可小瞧啊。有许多吃过鸡西冷面的外地朋友一谈起冷面,也都是一脸“禁不住唾津的潜溢”的样子。[HaoChi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