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指南:

周末城南纪事

分数: 评论:0
周末城南纪事所有城市市的旅游指南,欢迎对此旅游信息发表你的点评查看更多本地旅游指南
的图片
  北京城南总是给人很好的感觉,多少故事在这儿,提起城南就能想起,长亭外,古道边的词句.感觉应该是初春应该来的地方,不过现在也有不少故事吧.要不人家怎么写了城南旧事,龙须沟也是大大的有名气,陶然亭文人的聚集更加给南城附上了精彩的故事。天桥的老故事,先农坛的兴衰,老茶园子里忘归的茶客,更有法源寺神秘的古刹。这一切都是在城南,这个被老北京人认为是下风下水的城南。其实我感觉也许正因为这下风下水才有了这些的积淀和融合。 
  说到当年北京开始建成的时候,就有了很精心的城市上下水工程,现在的陶然亭,龙潭湖,金鱼池,红领巾的水面其实就是城市排水的结果。想想古人真是挺有聪明才智的,特别佩服他们对高程的判断。南城也许就是这几片水还真的给南城带来了不少灵气呢。 
  我小时候也在儒福里,自新路,陶然亭的小巷子里过了一段时间,周末和LD正好在那边消磨消磨时光,从广渠门往西,一路的平房拆的拆;改的改,感觉好像还失去了熙熙攘攘,没什么人气了。天坛北门开了一条祈年大街,感觉开车经过的地方应该是人家房里。向西边一拐就到了金鱼池危改的门口了,确实变化太大了。老舍先生的铜像也立在小区门口,环境真的变化太大了,从居住的环境来说真的改善不少呢,但是胡同里那种感觉是绝对没有了,不见了养鸽子的大哥,不见了跑来跑去的孩子,不见了院门口支着小桌儿吃饭的居民,不知道是喜还是忧。那种孩子们扶着院墙够合欢花的场景现在想来都有意思,女孩子们摘了傍晚花的花,等着小地雷一天天长大,也许就在这种期盼,等待中我们等大了童年,等来了成年。 
  顺着路往西,向南,到中轴路上,南头的永定门怎么又在修了,直奔天桥乐茶园,沏上一杯茶,和LD一起听了一下午的相声,不错,20块钱确实能从头笑到尾呢。有时候来晚了还没地方呢。这个德云社的班子是一帮年轻演员组织的挺有意思,相声还得看现场,不光是贫嘴,也有很多门道和功夫在里面,这大概应该算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东西了。有些北京小吃卖,是糊弄老外的东西(晚上是老外看杂耍的地方)。茶叶不错,碧螺春还真的有碧螺春的香气。前些日子的龙井让老爹还表扬了一次(带老爹老妈来过)。如果能坐得舒服点儿,兴许他们还会来。 
三个多小时的演出还是挺有意思的,结束的时候就快要6点了,从茶园出来发现边上是个杂技的剧场,改天应该来看看,穿过马路坐105就在车站边上有个大爷卖炸灌肠,感觉味道应该不错,因为计划了很多美食,所以只好匆匆掠过。 
  105坐到菜市口,这哪里还失记忆中的菜市口,南来顺,电影院,菜百,路西边还有个上海馆子,全拆的干干净净的。顺着米市胡同往南,走进了南城为数不多的平房区,南横街就在米市胡同的头上,再往南就是朝珠街了。路口一家老店斑驳的水泥墙头上还有字号,三和居,估计已经改成民房了。向左拐就去了南横东街,门前歪歪斜斜的石阶,破旧的门扇,简单的门礅儿,告诉我们这里是老年间的老百姓房了。路南30号左右是小肠陈的老店,店里一口大锅,两个姑娘站在锅边,一个负责切火烧一个负责切小肠儿。4元一个底儿,5角一个饼,碗不大,东西味道还行,就是给的太少了,价格放在这儿也就算了,和LD吃了两个底儿,小有成就的钻出小店一路西来,到菜市口的路口,一得阁墨汁往西,张记酱肉,上好的牛羊肉,蹄筋儿,板筋,看着还真的不错,来了个火烧,加上肉,绝对够回味,大号好像是宝珠张记牛羊肉什么的,就在南横街的天桥底下,值得试试。一路吃来,走到南横西街上,路南一片空地上正有人烤羊肉串儿,不过可能天色还早,改天要来探探这片野摊儿。 
  法源寺的老房好像拆了,修了个迎春园。看看两只立着的唐龙和颇有唐风的石经柱,原来法源寺还是个新庙,那唐代的闵恩寺才是老祖宗呢,往牛街方向去,什么都变了,两边都是高楼了,礼拜寺也在装修中,大影壁墙还真有气势,清真超市是此行的目的地,牛街的北段,过了回民小学的楼,聚宝源的边上,聚宝源也是很有名气的清真店吧,清真超市的二楼,美事一条街,从聚宝源的包子开始,到魏家的奶酪,白家的羊头肉,一字排开,特值得一试的是魏家的奶酪,4元一碗,绝对北京第一奶酪,比他们本家儿的东安店奶味儿足,不错;酸梅汤说是自己熬得的,感觉不像,常州酸梅晶一个味道。羊头肉不错,沾上椒盐,细细的品吧,把秋膘儿就提前贴了算了,他家的姜汁排叉在夏天是没有的。来点儿卷果带上,算是满载而归了吧。 
  到两广大街上,总要去看望一下儿菜百,老年间那个烧着大炉子的,萦绕着一种百货味道的商店不见了,满目流光溢彩,真是进步了呢。发现白广路一路,无数X 城一锅,难道这也有克隆的不成。[LaoYanHuo.com]
食友点评:
还没有网友点评,欢迎您第一个点评,谢谢! 发表点评
我说两句:
请您评分:
     
您的昵称:
 
您的点评:
热门城市更多
所有城市
看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