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 厦门 简介

厦门

简介
详细介绍
  厦门(厦门又名鹭岛、宋曰嘉禾屿、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副省级城市。邮政编码:361000,区号:0592。位于福建东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市内有鼓浪屿、集美学村、万石植物园等景点。厦门和金门对望,曾是国共双方距离最短的前线阵地,在两岸敌对期间曾经炮火连绵。

  地方上通行闽南语。多年来大力推行普通话以及外来非闽南民系人口的大量涌入,普通话早以成为厦门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地方语言

  厦门通行闽南方言,即闽南话,也叫厦门话。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通行范围很广,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共有3千2百多万人说闽南话。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差别,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

  厦门话跟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国语)差别很大,相互之间无法通话。厦门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多表现在语音和词汇方面,语法方面也有一些差别。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厦门话有七个声调,阴平(天公)、阳平(华文)、上声(好酒)、阴去(世界)、阳去(赵丽)、阴入(八百)阳入(药石)。厦门话字音的连续变调现象比普通话复杂。厦门话语音的许多现象,反映着上古中古汉语语音的一些特点,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相当突出的。词汇方面,厦门话有相当大量本方言的特有词汇,这在普通话或其它方言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没有的。

  自然地理

  厦门市位于东经118o04′04″、北纬24o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岛上产稻“一茎数穗”又名“嘉禾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

  厦门的主体——厦门岛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面积约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风力一般3至4级,常向主导风力为东北风。由于太平洋温差气流的关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风的影响,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汉族居多,另有回、满、壮、畲、苗、及高山等2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因素,拥有众多的归侨、侨眷及厦门籍侨胞和港、澳、台同胞。

  历史沿革

  厦门市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现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通行闽南方言。相传远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属泉州。宋属清源军、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二十三年(1884年)设台厦兵备道,道尹驻台湾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自泉州移驻厦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厦门鼓浪屿沦为“公共租界”,民国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县嘉禾里(厦门)及金门、大小嶝置思明县,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厦门道,1925年废)。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特别市,旋废。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沦陷,10月恢复厦门市建制,设中心(后改思明)、开元、鼓浪屿、禾山4区。1949年9月、10月同安县、厦门市解放,同安县属第五专区(1950年改泉州专区、晋江专区),厦门为省辖市,1950年10月厦门市设开元、思明、鼓浪屿、厦港(后废)、禾山5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镇归厦门市辖,1958年1月撤禾山区,改设郊区,8月同安县由晋江专区划属厦门市。1966年8月开元、思明区更名东风、向阳区(1979年10月复原名),1970年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6月再归厦门市。1978年9月设杏林区。1987年增设湖里区,郊区改名集美区。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至此,厦门市辖鼓浪屿、思明、开元、杏林、湖里、集美、同安7区。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思明区、鼓浪屿区和开元区合并为思明区,原三区的行政区域划归思明区管辖。二、将杏林区的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三、设立翔安区,将同安区所辖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划归翔安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厦门市辖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和翔安6个区。

  城市人口

  至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60.38万人,常住人口为233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09.24万人,岛内的思明、湖里两个区人口合计72.83万人,比重达45.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36‰,人口死亡率为3.84‰,人口自然增长率7.52‰,比上年提高1.93个千分点;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81.07万人、79.31万人,各占50.55%和49.45%,性别比为102.2(女性为100),基本保持平衡。

  行政区划

  思明区

  思明区位于厦门岛南部(包括鼓浪屿岛),北面与湖里区毗邻,东、西、南面与大担、二担、金门、漳州隔海相望。全区总面积73.1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3.64万人。下辖莲前、嘉莲、员当、梧村、鹭江、公园、滨海、厦港、中华、文安、思明、鼓浪屿等12个街道办事处,设有97个社区居委会。思明区历史悠久。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把本区命名为思明区。2003年5月,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批复,原开元、思明、鼓浪屿三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思明区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思明区风光旖旎。辖区旅游景点密布,名胜古迹众多,山海环抱,花木映衬,秀丽与灵动并蓄,自然与人文交融,既辖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又拥有10多公里长的海滨沙滩及金沙碧波的天然海滨浴场;厦门新“二十名景”中的“鼓浪洞天”、“皓月雄风”、“菽庄藏海”、“万石涵翠”、“云顶观日”、“太平石笑”、“天界晓钟”、“金榜钓矶”、“虎溪夜月”、“员当夜色”、“东环望海”、“金山松石”、“五老凌霄”、“胡里炮王”、“鸿山织雨”等十五景均在辖区内。思明区经贸发达。早在十八世纪,思明区已是“近城烟雨千家市,绕岸风樯百货居”的主要商品集散地,辖区的太古码头便是当时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被誉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的中山路和厦禾路、湖滨南北路等道路纵横交错,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商场遍布辖区,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以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已占全区GDP比重的60%,三次产业比例为0.21:39.64:60.15。

  思明区人文荟萃。辖区拥有华侨博物院、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八•二三”炮战遗址、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郑成功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陈化成故居墓园、人类博物馆等自然人文景观,还有全国重点高等学府厦门大学、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原鹭江大学)、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校以及省一级达标学校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六中、厦门实验小学等知名教育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思明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机遇,努力拼搏,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城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区”、“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思明区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思明区将以此为起点,统一思想,加快发展,积极实施质量立区、科教兴区、商贸强区、旅游旺区等发展战略,努力将思明区建成经济繁荣发达、城区亮丽温馨、人民安居乐业、政府运转高效的中心城区,建成厦门海湾型城市的核心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强区。

  湖里区

  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位于厦门岛北部,三面临海。1987年11月建区,下辖江头、禾山、金山、湖里、殿前5个街道办事处,陆地面积61.41平方公里,占全岛46.33%,海岸线长达24公里。区内大型深水码头、国际机场、市政道路网、区域公路网,城市通讯网和供水、供电、供气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星罗棋布,区位优越明显,投资软、硬环境已日臻完善。

  建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湖里区的经济建设历经了“八五”时期的高速增长、“九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和“十五”之初的良好开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61亿元、工业总产值71.27亿元、财政总收入6.24亿元,分别是建区后第一年(1988年)的197倍、507倍、19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8250元。200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2.72万,4.44万户,其中城镇人口1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0.1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44万人,其中外来人口32万人,占72.73%。

  集美区

  集美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是厦门市六个行政区之一,辖有灌口镇、杏林镇、后溪镇、杏林街道、集美街道和侨英街道,面积27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人。厦门大桥把集美与厦门岛连成一体,是进出厦门经济特区的重要门户。

  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相继设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享受厦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使集美区成为海峡西岸一块充满商机、充满成功机遇的投资热土,是厦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集美区是著名的侨乡和风景旅游区,旅居海外的侨胞有六万多人。这里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先生故居、鳌园、归来园、李林园、龙舟池、鳄鱼园、万宝山观光果园、学村建筑群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年旅游人数近百万人次。集美是厦门市的文教区,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已有90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学村内现有集美大学(下设15个学院,34个专业,涉及8个学科门类)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等知名高等院校,使集美区成为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

  集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拥有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良好的文化设施。“学在村中,村在学中”和独具的侨乡文化特色,为投资区的软环境披上了全新霓裳,提升了集美的文化品味和对外影响力,是福建省文化先进区、一级达标文明城区和厦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

  集美区内有杏林、集美两个台商投资区,在台商投资区的10多年建设大潮中,集美区人民抓住机遇,以“开明、守信、竞争、开拓、奉献”的特区精神,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第一产业得以优化,第二产业壮大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商家的投资热点。已成功开发集美北部工业区、杏北工业区、灌南工业区、中亚工业城、杏南工业区等。至2002年,集美区引进外资项目610个,合同利用外资26.93亿美元,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83.35亿元,集美区实现了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封闭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开放型经济转变的历史性跨越,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

  实施厦门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把集美建设成为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和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逐步形成三个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以电子机械为主建设环保型的高新产业区;集中力量,办好生态型的文教旅游区,培育发展文化、教育、旅游产业;拉开整个城市建设框架,加快集美——杏林新城区建设,构筑城市发展新格局,使集美成为环东海域及杏林湾的一个亮丽城区。

  海沧区

  海沧,位于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区的突出部,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1℃,最高月均气温28.5℃,最低月均气温12.5℃,极端最低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8.5℃,年均日照时间2233.5小时,年均降水量1143.5MM。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组成,地势平坦,地质结构稳定,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优越的港口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为福建南部拓海贸易的重要港口。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沧建成“东方大港”的宏伟构想。20世纪初期,英国“亚细亚”和“美国美孚”两大国际财团也将海沧作为输送石油的中转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1989年5月,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入,中国国务院决定把厦门海沧等地区辟为台商投资区,其中海沧台商投资区规划开发面积为100平方公里,为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1994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指示:“要把海沧办成吸引台商投资、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中心,以高新技术为支柱的重要开发区。”海沧从此进入了面向全世界开放、实质性启动开发的阶段。海沧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和潜在优势,被列为厦门拓展港口经济和迅速发展大工业的最佳区域。

  同安区

  厦门市同安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北邻安溪、南安,南临集美,东连翔安西接长泰,与金门隔海相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同安区辖大同、祥平二个街道,洪塘、五显、汀溪、新民、西柯、莲花等六个镇。陆域面积657.59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统计人口29.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43万人,耕地13.99万亩。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53.42亿元,工业总产值93.52亿元,农业总产值9.3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5:55.7:33.8。财政总收入5.9亿元。同安区地形复杂多样。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区陆域面积657.59平方公里。2003年户籍统计人口29.4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43万人,耕地13.99万亩。

  同安区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冬短(25天)无严寒,夏长(152天)无酷暑,春暖晴雨多变,秋凉气爽怡人。年平均气温21℃,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12.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年平均降水量1467.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30.7小时,年平均蒸发量1685.2毫米,年积温5767~7717℃。有着丰富的发展农林牧渔的气候资源。同安区具有山、海、热、侨、台、特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优势,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翔安区2003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厦门市调整了部分行政区划。将原同安区所辖的新店、新圩、马巷、内厝、大嶝5个镇和大帽山农场划归出来,组成翔安新区;使翔安成为思明、湖里、集美、海沧、同安之后厦门市辖的第6个行政区。

  翔安区

  东临泉州南安市,西至同安(大同)城区和同安湾,北至大帽山体,南至大嶝海域。翔安区陆域面积共351.6平方公里,全区可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土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占厦门全市总面积的近30%。

  市花市树

  市花——三角梅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确定三角梅为厦门市市花。三角梅的学名为:BougainVilleasp,属于紫茉莉科宝巾属的常绿攀援或披散灌木,木质藤本,叶质薄有光泽,花小,顶生,常三朵簇生于苞片内,三枚大苞片显著,为主要观赏对象。古时称它为“九重葛”,北方多叫“叶小花”、“三角花”,香港则用译音“宝巾”称之。三角梅原产于南美巴西,引种来华,为时已久。其花品种繁多,花色丰富,有红、橙、黄、白、紫等系列色泽及单瓣花、重瓣花和斑叶等多种。三角梅刚柔并济,朴实无华,易于栽植,花色较多,可作盆景。因此,以三角梅为市花,广泛栽种和爱护市花,既可以绿化和美化厦门,又能较好地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市树——凤凰木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凤凰木为厦门市市树。凤凰木亦称“红楹”、“火树”,属豆科落叶乔木,长成后可高达20米。树冠宽广,二回羽状复叶,羽片10-24对,每羽片有小叶20-40对,小叶呈长椭圆形。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花大色红,有光泽。荚果木质,长达50厘米。凤凰木原产于非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是优美的庭园树、行道树。凤凰木枝秀叶美,是典型的南国树种,夏日开花荫凉满城,红花簇簇,象征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体现厦门的风貌、厦门人民的性格和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景象。

  市鸟——白鹭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白鹭为厦门市市鸟。白鹭属鸟纲鹭科,为世界珍稀鸟类。厦门分布有小白鹭、中白鹭、大白鹭、中国鹭和岩鹭,这也是至今我国记录的仅有的五种。由于它们体羽除岩鹭为暗灰色外,均为雪白色,因此,人们通常统称这五种鹭为白鹭。其中以小白鹭和中白鹭的数量最多,且较为常见。

热门城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