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 深圳 简介

深圳

简介
详细介绍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市市花为簕杜鹃,市树为荔枝树,第二市树候选为红树。深圳曾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称号,一批住宅区被评为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这座城市已拥有书城、大剧院、图书馆等现代化文化设施,并拥有交响乐团、歌舞团等文艺团体和大批高新发展的企业,如深圳齐创辉财务公司。

  深圳已经确定了建设园林式、花园式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气候】

  深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3℃,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为0.2℃。每年4~9月为雨季,年降雨量1924.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06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平均每年受热带台风影响4~5次。

  【历史】

  1.地名由来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又称鹏城。何谓“鹏城”?在深圳东部50多公里开外的南澳镇,有一处名叫鹏城的地方,城门象北京的德胜门,只是规模小了很多。城墙经风雨侵蚀,一番破败景象;城楼虽不及山海关雄壮,仍古味十足。进入城门,只见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平房都是砖木结构,鳞次栉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败,看起来年代已相当久远。当地居民称这个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鹏,这座城就叫鹏城。“鹏城”由此得名。

  曾几何时,有人把这个鹏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头上。特别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列全国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满生机,充满美好发展前景,潜力无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图正象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所以,鹏城也就名符其实地叫响了。

  2.百越部族

  (史前——公元前214年)考古成就表明,早在67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先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远征海洋的一个驻脚点。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们以捕鱼、航海维生,甚少农垦。

  3.秦皇设郡

  (公元前214——公元33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谪徙50万人开发。时属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4.东晋建县

  (公元331——1573年)深圳市最早的前身为宝安县。宝安作为县建制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朝廷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辖地大概为今天的深圳市、东莞市和香港等范围。郡治在宝安县(南头)。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废东官郡,宝安县改属南海郡,县治在今深圳南头。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东莞,于南头设屯门军镇。宋朝时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贸椎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内设立了东莞守御千户所及大鹏守御千户所。公元1565年,又在南山半岛设立了南头水寨(广东6大水寨之一),为一庞大的军事机构,是“虎门之外卫,省会之屏藩”,管辖与牵制范围东至潮汕,西至上下川,南至大洋。明朝初年,中国舰队出使南洋,开航前必到深圳赤湾天后庙祭祀祷告。有600多年历史的南头古城,曾是广东省东南的政经重镇,也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区的政治中心。

  5.新安古城

  (公元1573——1841年)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为新安县。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朝廷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经济以产盐、茶叶、香料和稻米为主。清朝初期,政府实行沿海省份内迁50里的“迁界”之举。新安县三分之二土地曾一度纳入东莞县。公元1669年(清康熙八年)复置新安县,至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再复原界。

  6.县境分割

  (公元1842年——1898年)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四年)7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岛被英国占领。公元1860年(清咸丰十年)1月11日,九龙半岛因《北京条约》而被迫割让给英国。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4月21日,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租给英国99年。至此,原属新安县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7.复名宝安

  (公元1913年——1979年)公元1913年(民国三年),广东省新安县复称宝安县,县治仍在南头。

  8.县治迁移

  (公元1938年——1953年)抗日战争时期,南头沦陷,宝安县政府临时迁往东莞县。1953年,因深圳联接广九铁路,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兴旺,宝安县治东迁至距南头10公里外的深圳墟。

  9.深圳建市

  (公元1979年)1979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1988年11月,国务院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规的权力。建市之初辖深圳、南头、松岗、龙华、葵涌、龙岗6个区。1979年10月,设立罗湖区。1980年7月,分罗湖区,成立沙头角区。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辖特区外的1577平方公里。1983年9月至1984年8月,特区内设立罗湖、上步、南头、沙头角、蛇口5个管理区。1990年1月,撤销特区内管理区,设立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区。1993年1月,撤销宝安县,设立宝安、龙岗两区。1997年10月,从罗湖区分出盐田区。2004年成为一个无农村的城市。邮政编码:518000,区号:0755。

  【自然地理】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南部。陆域位置是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位于东经­113°52''~114°21'',北纬22°27''~22°39''。深圳经­济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至珠江­口的安乐村,南临深圳河,北靠梧桐山、羊台山山脉,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呈狭长形。

  深圳市所辖范围呈狭长形:东西长,南北窄。其东西向直线距离,自东宝河口至蛇口半岛南端为155.2km,至大鹏半岛最南端为157.2km;其南北向最窄处自北部边界至沙鱼涌海岸的直线距离仅6km。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土地总面积1952.84平方千米;2004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50多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以下或简称特区)土地面积327.5平方千米,是除海南省外最大的经济特区。2004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5.13万人,暂住人口432.42万人)。

  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长35公里。

  深圳以平原和台地地形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8%。北面和东北面多为山地和丘陵,重峦迭翠,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带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另有少量台地分布于各区。

  深圳市全境属珠江三角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三个地貌特征:南部半岛海湾地貌带位于“大亚湾——大鹏半岛——大鹏湾”以及伶汀洋的东部,半岛和海湾的海拔绝对高度相差很大,大鹏半岛七娘山主峰海拔高达867.4米,大鹏湾水深18——24米,构成槽形海湾、陡峭海岸的地貌特征;中部为海岸山脉地貌带,莲花山系延伸到境内笔架山、梧桐山,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向西南一直到香港的大雾山(海拔959米),逼近海岸,主峰梧桐山(海拔943.7米)是深圳市最高点;北部为丘陵谷地地带貌,由茅洲河、大破河、观澜河、龙舟河等10条河流切割,形成低丘降谷地、阶地及台地。

  【土地与物产】

  深圳市耕地总资源2446.7公顷,水果种植面积9946.7公顷,林业用地7.97万公顷。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栖息、繁衍的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有虎纹蛙、蟒蛇、猕猴、大灵猫、金钱豹和穿山甲等;经­济价值较大的两栖类动物5种、爬行类动物23种、鸟类30种、兽类33种。

  1.沙井鲜蚝

  沙井蚝是深圳最著名特产。产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之地,个体肥壮,色泽乳白,肉质嫩美,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黄的200倍。

  2.南山荔枝

  深圳南山荔枝果实肉嫩如水,洁白透明,滑爽无比,汁多而甜,食后余味无穷。

  3.西乡基围虾

  产于珠江入海口东侧的宝安区西乡,体形较小,状如中指,全身透明略带麻点,虾皮特薄,肉质非常细嫩,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与沙井蚝相媲美。

  4.福永乌头鱼

  深圳西部合澜海域咸淡水交汇处的乌头鱼,肉多,味鲜美。

  5.南澳鲍鱼

  南澳镇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珍品。

  6.石岩沙梨

  沙梨是深圳特色水果之一,以宝山区石岩镇所产最为著名。体大,多汁,甘甜。

  7.龙岗三黄鸡

  龙岗区龙岗镇的“三黄鸡”体形高大健壮,肉厚实细嫩。

  8.坪山金龟桔

  龙岗区坪山镇金龟桔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是湘、赣交界山地的客家人移植于此。果实大而鲜亮、皮易剥裂,肉清香可口。

  9.西丽芒果

  南山区西丽镇的芒果产量高,个大果甜。

  10.松岗腊鸭

  宝安区松岗镇有大规模养鸭历史。所产腊鸭外表金黄油亮,肉松疏细嫩,食之香气四溢。

  11.公明烧鹅

  宝安区公明镇的烧鹅,因色、香、味俱佳而名扬天下。外表金黄鲜亮,皮脆嫩可口,肉肥而不腻,香味浓郁扑鼻。

  12.光明乳鸽

  宝山区内原光明华侨农场烧制的招牌菜,制作工艺考究,独家秘方。以润、滑、甜、嫩为特点,滋味浓鲜。

  13.土产药材

  深圳市药材资源有150多个品种。

  【海岸与海洋资源】

  深圳市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长257公里,海岸资源丰富。可建深水港的主要有盐田、妈湾、赤湾、大梅沙、土围、西涌和大鹏湾等,可建中型港的主要有蛇口和塘仁涌等,可建小型港的有十多处。由于海域辽阔,水产资源极为丰富,有鱼、蛇遛、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金钱鱼、大眼鲷、带鱼、三刺鲷、盲曹和鲈鱼等40种名贵鱼种,还有虾、蟹、贝类和藻类。

  159汽车网全原创汽车服务平台全原创汽车配件,汽车用品,汽车服务导购资讯平台www.car159.com

  【旅游资源】

  深圳市是依山面海、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鹏湾海岸线长70多公里,分布着大梅沙、小梅沙、溪涌、迭福、水沙头和西冲等水碧沙白的海滩。海滩宽约30~50米,长约1000~3000米,沙质柔软,海水清碧洁净,是迷人的海滨浴场;梧桐山雄伟险峻,山上溪涧纵横,有深不可测的梧岭天池;深圳湾畔70多公顷的红树林是候鸟迁徙的中途站,可观赏到品种诸多的候鸟。

  深圳境内梧桐山、凤凰山、七娘山峰峦叠翠,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深圳的40多个碧波荡漾的大中水库,大多建设在三面环山的低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湖光山色秀美如画。深圳的动植物资源很丰富,内伶仃岛的猕猴自然保护区和车公庙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亚湾水生资源保护区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深圳还有着南山荔枝、甜桃,坪山金龟桔,石岩沙梨,大鹏鲍鱼,龙岗鸡,龙华方柿等著名的本地特产。

  深圳虽非历史文化名城,但自晋代设宝安县以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境内有著名的赤湾天后庙、鹏城东山寺等古迹遗址,并保留有南头古城、大鹏所城等近500年历史的古城。两城内保留有古城门、文天祥祠、鸦片战争中打响反侵略战争第一炮的赖恩爵将军府等古迹。蛇口的宋少帝墓和古炮台、沙头角中英街的界碑,龙田世居、大万世居等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客家村寨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革命遗址等,也是旅游者喜欢一到的地方。

  【行政区划】

  深圳市共设6个市辖行政区。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内4个区,即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特区外2个区,即宝安区、龙岗区。6个区共辖51个街道、622个社区。

  1.福田区

  福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7日成立。区政府驻沙头街道。全区总面积78.8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相连,西至侨城东路与南山区相接,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相望,北与宝安区接壤。下辖园岭、南园、华富、莲花、福田、沙头、香蜜湖和梅林8个街道、92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1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6万人。

  2.罗湖区

  罗湖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中部,是深圳市开发较早的商业中心区。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1日成立。区政府驻黄贝街道。全区总面积78.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盐田区,西至红岭路与福田区相连,南临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龙岗区、宝安区接壤。下辖黄贝、东门、南湖、桂园、笋岗、清水河、翠竹、东湖、东晓和莲塘10个街道、115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86.0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3.27万人。

  3.南山区

  南山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该区于1990年1月4日建制,区人民政府于同年9月24日成立。区政府驻南头街道。全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包括内伶仃岛和大铲岛),行政区域东至侨城东路与福田区相连,西扼珠江­口与珠海市相邻,南至深圳湾和内伶仃岛与香港隔海相望,北背羊台山与宝安区接壤。下辖南头、南山、招商、蛇口、粤海、沙河、西丽和桃源8个街道、98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90.0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0.28万人。

  4.盐田区

  盐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东部。该区于1997年10月建制,区人民政府于1993年3月成立。区政府驻海山街道。全区总面积72.36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起大鹏湾背仔角与龙岗区相连,西接罗湖区,南连香港新界,北靠龙岗区。下辖沙头角、梅沙、盐田和海山4个街道、18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21.5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9万人。

  5.宝安区

  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人民政府驻新安街道(­宝安县城)。全区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接龙岗区,西临伶仃洋与中山市相望,南连南山区、福田区和罗湖区,北靠东莞市。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在该区辖区内。下辖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光明、石岩、观澜和龙华10个街道、173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330.0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49万人。

  6.龙岗区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部。该区于1992年11月11日建制,区人民政府驻龙岗街道。全区总面积844.07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南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邻,西接宝安区,南连罗湖区、盐田区,隔大鹏湾与香港相望,东北靠惠州市、东莞市。大亚湾核电站在该区辖区内。下辖布吉、平湖、横岗、龙岗、龙城、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鹏和南澳11个街道、127个社区。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1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万人。

  【经济概况】

  197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606元。经过25年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深圳为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位居世界第四,深圳国际机场为大陆四大机场之一。

  深圳基本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值居国内城市首位。

  在区域结构上,深圳业已形成的“南软北硬”、“南高北重”、“东西两翼旅游港口”的产业分工布局和特色。南面特区内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集中发展金融、物流、高新技术研发、软件、商贸等“软产业”,规划建设新型的都市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体现出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点。北面宝安、龙岗两区以“硬产业”为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引进关乎全市经济发展前途的大项目、基础工业项目。东西两翼利用山海等资源优势集中发展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2004年深圳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完成年度预期目标情况良好。

  深圳经济发展不断攀上新台阶。生产总值5年实现了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的大跨越,年均增长15.8%,2004年达到4282.14亿元。2004年生产总值4282.14亿元。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12.33亿元;第二次产业增加值2211.23亿元;第三次产业增加值2058.58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72090元,居全国之首。

  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是深圳三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由二、三产业共同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挥了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物流、金融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商贸旅游业、房地产业也占据重要份额。2004年全市从业人员456.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79万人,增长8.0%。全年有2.99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49%,比上年下降0.1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中的深圳】

  1.关于深圳的改革开放汤锦森-“老深圳”

  1984年,当时担任附城公社党委书记的汤锦森向第一次视察深圳的邓小平同志汇报:“改革开放的政策深得人心,大家只是担心政策会变。”小平同志沉思片刻后,回答说:“变是肯定的,但只会越变越好。”

  说起“25岁”的深圳,现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汤锦森用深圳第一个“万元户村”、深圳第一条“现代老街”、深圳第一个“城中新村”,见证了深圳25年改革开放、“越变越好”的历史变迁。

  2.深圳第一个“万元户村”

  许多关于深圳的历史书上,总有这样的开场白:“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都市……”这个“小渔村”,就是现在深圳罗湖区的渔民村。

  对25年前渔民村的贫穷,曾任宝安县附城公社黄贝岭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的汤锦森记忆犹新:村民辛苦一天,收入只有8分钱。

  从1980年开始,渔民村利用特区的经济政策,组建起运输车队、船队,办起了来料加工厂。1981年,渔民村户均收入3.3万多元,成为深圳的第一个“万元户村”。

  1984年1月25日,小平同志来到了家家“万元户”、户户“小洋楼”的渔民村,汤锦森成为全市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第一个农村基层干部。

  汤锦森说,小平同志在村民吴柏森的“小洋楼”中看了彩电、冰箱、洗衣机,问道:“是不是家家都有?”汤锦森告诉他,渔民村里的32幢村民小楼集体统一兴建、每家一幢。小平同志高兴地说:“好,就是要共同富裕!”

  按照小平同志“共同富裕”的要求,中国农村最早的股份公司在罗湖出现了。村民们用土地积累的资金转产、转业,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今天,罗湖区的集体股份公司已经有了20多亿元的净资产。

  3.深圳第一条“现代老街”

  1994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深圳,看到昔日的“边陲小渔村”已变成由610座18层以上的高楼大厦组成的大都市,看到深圳已初步成为区域性、外向型的金融中心、港运中心和商贸中心,高兴地要求深圳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汤锦森说,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要求,深圳人迅速找准角色、进行第二次创业,“东门老街”的变化就是“更上一层楼”的成果之一。

  有300年历史的“东门老街”,是深圳历史的缩影。但随着现代深圳的崛起,狭小、杂乱的环境,却使得“东门老街”成了“低档消费”的代名词。1998年初,深圳投入3.76亿元改造东门。到1999年底,由12条步行街相连的“东门步行街”营业面积由原来3万平方米增加到23万平方米;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商业步行街、雕塑广场;笔直、整洁、宽敞的人行街道,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商厦拔地而起,公用电话亭、休息椅、柜员机等公用设施一应俱全。

  改造后的新东门,没有割断“老街”的历史。石柱、古钟、青瓦、灰砖、骑楼,增加历史沧桑感,让人去追忆300年间“东门老街”走过的风风雨雨……

  汤锦森说,重新定位和二次创业,使“东门老街”由传统的“小商业”走向了现代的“大商业”,“东门老街”的特色商业将成为罗湖、成为深圳未来的主题。

  4.深圳第一个“城中新村”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深圳人清醒地认识到,靠以前那种“圈地建厂就有产值”的发展模式早已“此路不通”。汤锦森说,今年,深圳市委确定了“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战略,罗湖区也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建设现代服务强区、全力发展“环境经济”,使城区价值最大化,为现代服务强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深圳许多姓“农”的“村”划入城市、成为“城中村”。由于管理体制与城市不相适应,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村民乱搭乱建,与现代化城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改造“城中村”成为深圳实现和谐、实现城区价值最大化的重点之一,而在深圳第一个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就是户户“小洋楼”的渔民村。

  为了说服居民,汤锦森带着行李到村里住下,与村民们回忆小平同志的嘱托、谈“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结果,改造方案得到全体村民的赞同。

  汤锦森说,现在,两栋12层的时尚住宅楼、一栋18层的综合楼在渔民村拔地而起。新的渔民村采用高科技智能化小区管理,老人活动中心、儿童乐园、健身房、图书室、地下停车场等一样不缺,每户拥有600多平方米的住宅、60多平方米的商铺和地下停车位,深圳的第一个“城中新村”已成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缩影。

热门城市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