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 金华 简介

金华

简介
详细介绍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客居金华时所写的《武陵春》。其中“双溪”就是东阳江、武义江交汇于婺江处。它似一条玉带环城蜿蜓而过。就是地处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浙江金华。

  【历史名城】

  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具有1800多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山水城市、仙游胜地”著称。金华是一座人文荟萃,教育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山川秀丽,环境优雅的旅游胜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整洁亮绿,文明有序,居住舒适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2007年3月1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金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的公告,金华正式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

  金华建置久远,古属越国地,秦人会稽郡。自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后历名金华、婺州,或设郡、州、路、府、道,或设专区和地区。1985年金华撤地设市。

  铿锵婺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地方戏。河北有梆子,陕西甘肃有秦腔,安徽有黄梅戏,苏州有评弹,杭州有越剧……金华有婺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它以金华为中心,流传于金华、衢州、丽水和江西一带。金华戏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剧目丰富,主要声腔为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6种。传统剧目有《断桥》、《牡丹对课》、《僧尼会》等。作为地方戏的婺剧,其唱词根源于金华方言,唱腔高亢,粗犷强烈,古朴雄浑,戏曲的“唱、念、做、打”四功,婺剧以武功见长,特技惊人。

  这一次金华之行,有幸观看了《断桥》、《牡丹对课》、《僧尼会》三出婺剧代表性的折子戏,犹以《断桥》一折中演员的武功精湛。《断桥》叙述的是脍炙人口的《白蛇传》中的一折故事。只见那小青高举龙泉宝剑,欲向负心人许仙刺去,白娘子见状慌忙阻拦,小青自上场门冲出,飞也似地奔向许仙,双腿勾锁于许仙腰际,许仙飞速旋转,以这样的肢体语言表现剧情与人物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舞台动作惊险高难。台下在座掌声四起。南派戏曲中武功强势早有耳闻,今日观看果然名不虚传。“善舞的民族必然善战;善歌的民族必然富足”,自古以来,金华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派武术的强悍,坚强勇敢的南方军民,滋养了铿锵顿挫的婺剧。《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具有强烈的内心情感的婺剧,正是这样罢。

  【自然资源】

  金华山川秀绝,人杰地灵,金华市区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即位于北山(金华山)和南山(仙霞岭余脉)中间这块“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饶的土地上。金华北山双龙现为国家级风景区,层峦迭嶂,林木参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风雾和洞天奇观。尤以“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的双龙洞、“一瀑垂空下,洞中冰雪飞”的冰壶洞和“洞落千寻通地脉,光生一线透天门”的朝真洞最为著名。景区内还有港澳台胞熟知的黄大仙祖宫。目前,金华已经形成以双龙洞为龙头,山水游、朝圣游、购物游、民俗游、美食游为内涵的的旅游格局。

  【人文历史】

  金华的奇秀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登八咏楼赋词:“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易安居士的慷慨之歌堪称八咏楼之绝唱。袁吉《登金华山》,以“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清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来描述当年北山风光。陈子昂的《登金华观》、孟浩然的《寄赤松道士》、苏轼的《卧羊山》、王安石的《山桥》等,更为金华之山光水色增辉添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游金华山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北山三洞诸景。及至近代,郁达夫的《金华北山》、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写得娓娓动人,饶有情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过双龙。1996年12月,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登八咏楼欣然赋诗:“婺水悠悠江上楼,易安飘泊不胜愁,万里江水今胜昔,八咏声韵倾神州。”金华文化灿烂古迹遍布。金华山是道教名山,双龙洞有“三十六洞天”之称,还是在香港、东南亚、北美等地香火有极的黄大仙出生、修道之仙地,现有黄大仙祖宫。

  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目前保持原貌最完整、壁画艺术最丰富、建筑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遗迹。还有天宁寺大殿、八咏楼、法隆寺经幢,明月楼、城隍庙、古城墙、一览亭等一批历史文化遗迹。金华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52处,市、县级文保单位433处。

  金华物宝天华,名人辈出。如:骆宾王、贯休、宗泽、吕祖谦、陈亮、朱丹溪、宋濂、李渔。近现代,有黄宾虹、张书旗、吴茀之、张振择、方增先、邵飘萍、何炳松、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曹聚仁、潘漠华、艾青、施光南、郎静山、严济慈、蔡希陶等。他们的功绩、成就,彪炳于史,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金华乃文化之邦,素称“小邹鲁”。宋初,设置婺州州学。以吕祖谦、陈亮为代表的金华学派、永康学派一时名播四海。宋濂其文《送东阳马生序》以已之勤学苦读,劝勉后辈晚学潜心读书,堪称不朽名篇。

  崇文重教,人才摇篮。金华人民崇尚教育,重视人才资本的投入,以“书香门第”,“耕读家风”为荣。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近几年录取高校、中专的考生每年达五、六千人,录取人数、比例均居全省榜首。数以万计的学生学业有成,散布于海内外。东阳市“百名博士汇一市、千名教授同故乡”,传为佳话。人才是金华的一大优势,通过实施“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将有助于实现科教兴经济的相互结合与促进。

  金华富有悠久的历史潮流和深厚的民族文化教育底蕴,又有地方个性,诗词戏曲,辈出杰作;文章书画,代有名家。金华戏曲源远流长,有400多年历史的婺剧是金华文化艺术中的奇葩,具有浑朴粗犷、唱腔独特、鼓乐丰富、武功见长的艺术特色。1962年,浙江婺剧进京演出的《断桥》,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天下第一桥”。

  【金华火腿】

  最初知道金华,是因为金华火腿。

  传说金圣叹因“清风案”被斩,临刑前将儿子唤来说话:“你知道吗?将豆腐干和花生米一起吃,有金华火腿的味道。”这大约只是一则轶闻,却在某种意义上传达了味觉之于人的心理感受的重要影响。味觉记忆是如此根深蒂固,似乎也维系着某种情感。金华火腿是金华的传统名产,以色、香、味、形俱佳闻名中外。金华民间腌制火腿始于唐代,唐开元年间(713年—714年)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火腿产金华者佳”。清代时的金华火腿已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德国莱比锡博览会和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金华火腿均获金奖。金华火腿产地分布于金华属各县市,尤以东阳市上蒋村的“雪舫蒋腿”最为著名。金华火腿的烹饪很是讲究,不同的部位烹饪方法各不相同,更有将一只熏制的火腿和一只生火腿一起炖汤的做法,称做“文武蹄”。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提及美食有:“煎炒宜盘,汤羹宜碗。”参差错落,生色其间。金华火腿的煎炒、蒸煮、煨汤……烹饪和品尝成为享受和欣赏。

  【生物资源】

  金华资源丰富,特产众多,磐安是食用菌生产大县,一年四季飘菇香,为我国最大鲜菇出口基地。

  磐安是“天然的药材宝库”,有家种和野生中草药1219种,是“浙八味”中白术、元胡、玄参、贝母、白芍的主产区。

热门城市更多